---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banner2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管理 >> 品牌速递

洋奶粉欧美品牌成“江湖大佬”

   洋奶粉谁主沉浮

  美系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在中国市场影响力最大,约占45%份额,其次是欧洲品牌。新西兰则占据我国乳制品原料进口大额市场

  2013年10月24日,日本明治乳业宣布旗下“珍爱系列”奶粉暂时退出中国市场。

  正在广东进行市场调研的普天盛道企业策划公司总经理雷永军表示:“从调研情况来看,洋奶粉的市场占有率恐怕比预期的还要高。”

  之后,雷永军准备继续开拔去江苏、浙江、上海。上述三地,也是日本明治乳业在华深耕的主要区域。

  市场调研感觉“热”,明治退出显得“冷”,表象之下,真相如何?

  明治“暂退”也是一种明智

  2007年,明治乳业在中国成立贸易公司,开始向中国出口原装奶粉。

  明治的进展很顺利。根据日本官方统计,2008年以明治为主的日系奶粉在华市场占有率达7%。2009年,日本对华奶粉出口量比2007年增长了近5倍。当时,中国国产奶粉合计也仅占30%左右。

  2010年以前,明治奶粉在中国区的年销售额最高时曾经达到4亿元。

  但是,明治奶粉的好日子在2010年暂时告一段落。尤其是近年来,明治乳业市场发展不利,问题缠身。

  2001年8月起,因日本出现亚洲首例疯牛病,中国停止从日本进口畜产品。2010年4月初日本口蹄疫蔓延后,奶粉出口一直未能恢复理想状态。

  明治奶粉转而采用澳大利亚奶源,但运营成本加大。2010年8月,明治乳业召回23万件奶酪,原因是这批奶酪原料中部分混有金属片。

  福岛地震也给以明治为代表的日本奶粉品牌带来重创。尤其是2011年12月,日本本土奶粉中检出微量放射性铯,销售量大幅下滑,情势雪上加霜。

  欧美品牌奶粉迅速填补了这个缺口。

  在中国乳业市场上,日本品牌寥寥无几,除了明治这些年勉力坚持之外,森永等其他日系品牌在中国已难觅踪迹,整个日系奶粉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足2%。

  明治奶粉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城市的销售相对活跃,在山东青岛等地则有一些网络代购的明治奶粉,除此之外在中国大多数城市,明治奶粉并没有进入消费主流。这一次宣布暂退中国市场,在南昌甚至都没人“睬”。

  与多美滋、美赞臣和惠氏相比,明治奶粉的市场投入显然太少。在白热化竞争的中国奶粉行业,奶粉要销售出去,除了广告、促销等投入,还有层层加码的渠道费用,合计要吃掉利润的一半。

  有广州经销商称,明治从2012年就开始显露出退意,逐步收缩了市场营销费用,“更要命的是,有时候要货还要不到。”

  而且,时下正值中国奶粉行业新政,对进口奶粉监管趋严。明治奶粉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势必更加严峻。

  那些认为明治奶粉退出意味着行业将迎来剧烈洗牌的说法,可能言过其实。更真实的可能是,明治奶粉退出的市场份额会迅速被蚕食。

  正如雷永军所言:“做得这么差的奶粉品牌如果不退出,也显得中国国内奶粉企业太没水准了吧?”

  欧美品牌成江湖大佬

  据AC尼尔森的数据,2012年国内市场销售量前三位分别为美赞臣、多美滋和惠氏,其市场份额分别为12.3%、11.7%和11.0%。

  而目前的中国奶粉新政,从政策到官方态度,都明显扶持国产奶粉龙头企业,政府明确提出鼓励行业兼并收购,希望2年内10大国产奶粉品牌的市场份额提升至70%。

  2013年6月,蒙牛百亿收购雅士利,揭开了奶粉行业大洗牌的序幕。

  两年前,那些试图向政府进言“奶粉专卖”,要将孕婴童渠道踢出奶粉行业的企业,也开始慢慢依赖这个渠道。

  正是孕婴童渠道的快速发展,迎合且助长了OEM奶粉、来料加工的盛行,让2008年以前中国区区几十个的奶粉品牌变成了今天的几百个品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产奶粉企业有100多家,进口品牌则多达四五百个。

  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的四分之三,但奶产量仅占四分之一。

  2000年前后,乳品净进口量连年增长。1991〜1995年,平均年进口乳及乳制品6万吨,2000年进口乳及乳制品21.9万吨。到2000年,中国有外商独资及中外合资经营乳品企业45家,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约占行业总产值的36.4%。

  目前,美系奶粉品牌在中国市场影响力最大,销量约占中国外资奶粉市场总量的45%,代表品牌有惠氏、美赞臣、雅培等。

  雀巢在中国市场扎根多年,原料奶也基本实现国内供给,在中高端奶粉市场有着高达27%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最活跃的外资奶粉品牌,是一个更像国产的外资品牌。

  欧洲品牌中仅次于雀巢的品牌就属达能集团的多美滋了,但它却陷入各种负面猜测之中。再加上持续多年的“达娃之争”,也使该品牌积累了较多负面因素。

  在中国市场上,澳大利亚奶粉品牌整体优势并不突出。澳大利亚的强项更多表现为优质原料奶粉供应产地。

  亚洲奶粉品牌以日本和韩国品牌为代表,但并没有太有说服力的市场存在,处境尴尬。日系奶粉的主要特点是普遍没有高糖高盐的问题存在。

  当然,中国市场上还有一些假洋奶粉,除了曾广受非议的施恩之外,还有很多假冒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奶粉品牌。

上一篇:即刻搜索或并入盘古 
下一篇:黑莓中国区开唱“空城计”

更多>>学会动态

更多>>品牌江苏产业联盟

Copyright © 2012 jsbran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62476号    技术支持:嘉硕网络    南京网站建设

    
Produced By 嘉硕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