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banner2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管理 >> 品牌速递

南医大跻身全球学术排名500强

团结奋进的校现任领导班子成员
团结奋进的校现任领导班子成员
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
江宁新校区校训碑刻
江宁新校区校训碑刻
卫生政策高层论坛
卫生政策高层论坛
一附院医疗队奔赴地震灾区
一附院医疗队奔赴地震灾区
专家送医送药到基层
专家送医送药到基层
我国急诊医学开拓者王一镗教授指导学生急救训练
我国急诊医学开拓者王一镗教授指导学生急救训练
王学浩院士在指导年轻医生
王学浩院士在指导年轻医生
5·12护士节在南丁格尔雕像前宣誓
5·12护士节在南丁格尔雕像前宣誓

  核心亮点

  学校被列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近十年,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在95%以上。

  毕业生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左右百分点。

  留学生生源国从原先的2个增加到26个。

  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和社会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术机构排名前1%。

  2004年以来论文发表篇数一直位居全国医学学科前15名,一批学术论文发表在《自然医学》、《自然遗传学》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

  2014年10月10日,南京医科大学迎来80华诞。

  此前一个多月,即8月15日,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了2014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列出全球领先的5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32所大学上榜,其中4所为江苏高校,分别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

  不难看出,这次上榜的江苏4所高校中,南医大是唯一一所专业类高校,也是该校首次入围世界500强。辉煌是怎样铸就的?从南医大近十年办学“线路图”中,不难找到答案。

  “2004年至2014年的十年间,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学校充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牢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新机遇和新挑战,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彰显特色,加快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在深化内涵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推进学科建设、增强科技活力、强化队伍建设、拓展社会服务、改善民生条件、加强党的建设和构建和谐幸福校园等方面取得新的辉煌,在迈向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南医大党委书记陈琪教授如是说。

  “学校获得多项荣誉称号。”南医大校长沈洪兵教授介绍,十多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等荣誉。

  谋求科学发展,实现办学转型

  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南医大基本上是一个教学型大学。

  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学校科研逐渐起步,到“十五”末基本形成“教学研究型大学”格局。2006年,学校党委审时度势,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时提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新目标,并启动实施人才发展、学科高峰、临床提升和开放合作四大战略。经过5年努力,到“十一五”末学校基本实现了从单科性向以医科为主、多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转变,基本实现了从教学型向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办学类型转变,基本实现了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建设的发展方式转变。

  在此基础上,学校在“十二五”规划中又提出了“建成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新目标,并制定了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创新驱动、质量兴校、开放合作“五大战略”,实施优势学科、名师名医、卓越医师、校园民生“四项重点工程”。2012年,校十五次党代会又提出“提高教学质量,建设幸福校园”两大任务,把打造“温暖校园、文明校园、智慧校园、活力校园”作为幸福校园建设的基本要求。“由于方向明确,目标清晰,学校各项事业步入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校党委书记陈琪说。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

  2004年,在教育部本科和七年制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南医大获得“双优”佳绩,极大地提振了全校师生的信心,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整体办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大力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学校重点实施了“八大工程”,即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优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程、优秀教学基地建设工程、现代化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工程、医学教育国际化建设工程、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程。“十二五”期间又提出五大教学工程,即培养模式创新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工程、优质资源建设工程、教师发展激励工程和教学管理优化工程,从而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学校被列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获得国家教学名师1名、省教学名师3名;入选国家精品课程5门、江苏省精品课程10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特色专业5个、江苏省品牌专业3个、江苏省特色专业6个、江苏省重点专业(类)4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江苏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入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2个;主编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9部,获评江苏省高校评优精品教材12部。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十年,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在95%以上,毕业生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左右百分点,每年招生分数线名列全省高校前列,在校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从“十五”末的1:6上升为现今的1:3,留学生生源国从2004年只有印度、尼泊尔两国发展到现在的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毛里求斯、刚果等26个国家。

  2010年南医大学子在首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上斩获冠军,之后连续获得一、二、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药学、化学实验技能大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计算机设计大赛、英语比赛中也屡屡获奖。另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1篇,提名奖2篇,省优秀博士论文27篇,省优秀硕士论文近50篇。

  打造学科高峰,提升科技实力

  科技项目数量和经费数额大幅增长,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国家“863”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均取得新突破。

  2004年前,南医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到40项,而2011年后每年都超过200项。2013年,学校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项目数和经费数在全国分别位居第26和33位,居江苏高校第4位。“十二五”前3年,学校获得各类项目1022项,经费4.8亿元,分别是“十五”的2倍和7.94倍。近十年共获得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38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6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24项。

  学科建设强势走高,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2004年以来,学校先后建立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24个、省优势学科4个、校级重点学科53个,逐步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在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位居全国第三,口腔医学位居第六,基础医学居第七,护理学位居第八,临床医学居第十八。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和社会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术机构排名前1%。学校现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在校研究生与本科生之比从“十五”末的1:6上升为现今1:3,博士生年招生数稳定在130人左右,硕士生招生数从2006年的468人上升到2013年的849人。

  新增一批高科技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新突破。2013年11月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正式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以来,学校还新建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分别为:现代毒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卫生部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卫生部活体肝脏移植重点实验室、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新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心血管病转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基因药物技术中心、江苏省神经退行性疾病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医药动物实验基地、江苏省区域卫生信息化工程中心、江苏省心血管病分子干预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恶性肿瘤生物标志物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异种移植重点实验室。到目前为止,全校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9个,校级协同创新中心6个,校级重点实验室5个,构成了国家、部省和校级科研平台体系。2012年6月,学校还成立了南京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

  科研成果质量不断提高,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取得新突破。2004年以前学校年发表SCI论文不足百篇,2013年达到836篇,2004年以来学校论文发表篇数一直位居全国医学学科前15名之列,一批学术论文发表在《自然医学》、《自然遗传学》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近十年,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42项,是前20年的5倍多,其中王学浩教授主持完成的“亲体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基础及临床研究”项目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坚持人才强校,名医名师辈出

  2011年12月8日,王学浩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学校历史上第一位土生土长的院士,也是江苏自主培养的第一位医卫界院士。

  2011年10月,我校85届校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王存玉教授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为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获此殊荣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内地的学者,2013年12月王存玉教授又成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一大批专家教授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近十年,学校新增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千人计划”特聘专家4人,7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此外,3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6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以来,有12人被遴选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被聘为“江苏特聘医学专家”。

  2005年以来,学校重点实施“名医名师工程”、“海外英才引进计划”、“新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共引进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90余人,引进代谢病学、生殖医学、干细胞研究团队。

  建立校内特聘教授岗位制度。2005年-2013年,共聘任校内特聘教授近40人次。2013、2014年,学校评选教学名师和名医20多人。

  截至2013年底统计,学校有专任教师843人,其中教授145人,副教授181人,讲师307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人数分别为370人和366人,两者占教师总人数比例为87%,比十年前增加近20%;专人教师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比例达到83%。

  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民众

  2005年以来,学校新增附属医院17所,包括附属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附属苏州市立医院、附属杭州医院、附属南京明基医院、附属上海市松江中心医院、附属江宁医院、鼓楼临床医学院、青岛临床医学院、上海十院临床医学院、附属眼科医院、附属常州妇幼保健院、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无锡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附属友谊整形外科医院、连云港(601008,股吧)临床医学院、金陵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从2004年的33所增加到48所。

  各附属医院广大医护工作者甘于奉献,勇于实践,在发展医学科学技术、服务人民群众健康、帮扶基层卫生单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抗震救灾、防治甲流等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面前,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展现了白衣天使崇高的精神风貌。

  一附院—江苏省人民医院,2003年与2013年数据对照显示,职工人数从1817人增加到5000人,床位数从1546张增加到2367张,业务收入从6.5亿增长到32亿多,年门急诊总量从138万人次增至325万人次,承担的科研项目从102项增至238项,获得的科研经费从700万增加到1.28亿。医院现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8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5个,省级医疗诊治中心5个,省级专科(病)诊疗中心8个。其中,康复医学科在全国医院专科排行榜上名列第一,康复医学中心主任励建安教授担任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主席。

  二附院2009年成功创建成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现有职工2076人,开放床位1000余张,拥有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11个,国家级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三个,2013年业务收入10.7亿,门急诊量122万人次,5年翻了一番。

  附属口腔医院为三级甲等口腔专科医院,现有工作人员500人,院外门诊4个,在泰州、盐城、连云港市口腔医院设有分院,4个专科跻身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近几年,学校加强校企、校府合作,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先后与先声药业、海陵药业集团、奥赛康(300361,股吧)医药集团、江阴立博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宁科创园、无锡(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等医药企业、科技园进行了产学研合作项目对接交流;与泰州医药城、扬子江药业、先声药业、江宁科创园、鼓楼科创园、镇江市政府等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与连云港市政府合作共建康达学院,与江宁区政府合作建设附属明德医院。

  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的大学精神深入人心。近十年来,在师生员工及校友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和道德楷模,其中有热心助残的爱心校友张辅世,以身殉职的“社区好医生”续广军,为母校捐献遗体、荣获“2011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特别奖的学子李娟,参与俄欧“火星500”模拟飞行试验计划的全球唯一华人志愿者、校友王跃,师德典范秦志红,“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侯立晴、张作恒,“全国最美基层干部”、校友沈谨,路助他人的“最美护士”周好、卢长艳,“最帅医生”陈红武、高苏麟和“最美医学生”张舒文、谢文静等。

  大力开展志愿者活动和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感恩志友”、“生命相髓”、“流动血库”、“红丝带同伴教育”、“急救普及推广”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在校园内外引起强烈反响。2009年,学校被中宣部等单位联合表彰为“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

  校园民生条件不断改善。十年间教职工人均收入年增长17%,与10年前相比收入增长近一倍。学校设立爱心助困金和各类奖助学金,奖助学金覆盖率占学生总数的65%。

  陈亚新 

上一篇:向巴黎车展学习如何保护本土品牌
下一篇:工信部深入调研走访 力推工业品牌建设

更多>>学会动态

更多>>品牌江苏产业联盟

Copyright © 2012 jsbran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62476号    技术支持:嘉硕网络    南京网站建设

    
Produced By 嘉硕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