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banner2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管理 >> 品牌领袖

刘东华:从“关系”到社交网络

【导读】

  封闭式、 高门槛、 收费制、 树标杆,种种反互联网思维之举,却让刘东华建立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商业明星版 LinkedIn。



本文刊发于《财经天下》周刊2014年10月20日

本刊记者 | 薛芳 编辑 | 施雨华 摄影 | 邵欣

    北京马可波罗酒店咖啡厅里,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龙湖地产董事局主席吴亚军、 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等企业家围坐一处, 倾听着一位光头男士宣讲自己即将开始的创业蓝图。 咖啡一杯接一杯, 听的人变得眼红心跳。 主讲人眉飞色舞, 声音也越来越高, 讲到动情处, 唾沫星子落到坐在一旁的黄怒波手上。 黄怒波不时提醒, “东华, 声音小点, 再小点。 ” 趁着续咖啡的间隙, 他找了一个不被人注意的角落, 悄悄擦掉了手上的唾沫星子。


    李书福当场就直截了当地说, 他看不清楚刘东华——那位主讲者——到底想做些什么。 刘东华回答: “你看不清楚太正常了。 十几年前你刚做汽车的时候, 那么传统的行业, 谁能像你一样看得那么清楚?当时对你最高的评价就是书福精神可嘉, 内心觉得你是个傻逼。 ”


    彼时, 刘东华正处于自己职业生涯的关键抉择时刻, 在此之前长达14年里, 他一手缔造了中国企业家阶层最为认可的杂志《中国企业家》 ,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非常紧密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它的核心成员囊括了柳传志、 王石等几乎所有中国重量级商人领袖。 而他决定从这个平台退出, 去做一个充分体现自己意愿和产权的创业项目——也就是后来的“正和岛” 。 他要做的, 简单讲就是一个聚焦在高端企业家群体的LinkedIn, 只不过它是封闭的社交系统, 要求企业会员年营收超1亿元, “入岛” 还要缴纳会费。


    刘东华显然没有得到他的企业家朋友们足够正面的反馈。 黄怒波也表示没太听明白刘东华讲的故事。2010年下半年, 许多人都听过这个故事,10个有9个没太听明白。 “大家都说一听就知道东华不懂互联网。 互联网就是去门槛、 去边界、 去中心、 去权威、 草根、 免费。 你的正和岛怎么倒要设门槛、 建标准, 而且要收费, 跟大家原来熟悉的互联网的基本特点都是冲突的。 ” 刘东华说。


    4年之后, 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刘东华不再需要为自己有没有互联网思维辩护 。 很多企业家对自己正和岛“岛邻” 的身份引以为傲。 它甚至从一贯隐秘的小圈子里跳了出来——引发社会广泛讨论的柳传志“在商言商论” 最早出自正和岛内部论坛。 而特斯拉入华时, 正和岛某个社区团购200辆的豪举更是让其成为社会新闻的主角。


    刘东华成功地让那些跟互联网最疏远、 最害怕互联网的成功者来到了他的网络社交平台, 使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方式互联、 互动。 “你想普通人互动都有那么大的价值, 那些巨人如果能互联、 互动, 会有多大的价值?”


    中国商界第一高端人脉与网络社交平台, 这是刘东华对正和岛的定位。


    他曾用14年时间, 把《中国企业家》 杂志的理事会员发展到300多名; 用8年时间, 把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会员发展到50多名; 现在, 仅仅用3年时间, 正和岛就已经拥有了近4000名“岛邻” 。 “前年开始, 就有朋友说, 东华, 你这个模式好。 当然另外一种说法是, 这个模式是好, 一般人也学不了, 门槛太高。 更多人开始关心, 正和岛打算怎么挣钱?” 他自己反倒觉得正和岛被大家接受得太快了。



    企业家的“自己人”

    1999年8月20日, 纽约曼哈顿时代-生活大厦, 《财富》杂志总编约翰·休伊会见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客人——当时36岁、 接手办《中国企业家》 刚刚满3年的刘东华。 跟年长15岁的休伊相比, 他仍然只是一个无名之辈; 而跟全美最重要的商业杂志之一《财富》 相比, 《中国企业家》 也只能算是一个不成气候的后来者。1996年, 《财富》 因为执意刊登关于IBM掌门人郭士纳的报道失去了IBM 500万美元的广告费, 这个数字超过《中国企业家》 当时一整年的收入。


    两人聊了许多与新闻、 媒体息息相关的话题, 但在刘东华脑海中刻下最深印痕的却是休伊那句冒着寒气的话: “全球500强的CEO, 很多都是我的好朋友, 但是只要我一离开《财富》 杂志, 他们会立即扔掉我的电话号码。 ” 刘东华明白休伊是说, 那些商界巨人认的是《财富》 的品牌和平台, 而不是他这个人。


    不管辞职那天他有没有想起休伊的话来, 事实却是,辞职的消息传播开后, 他接到了无数电话、 短信, 柳传志、 马云、 李书福等人亲自打来问候和鼓励的电话, 张瑞敏闻讯当天就发去了祝福信函。 显然朋友们并没有扔掉他的电话号码。 非但如此, 这些重量级人物后来还“把手机号交给你, 让你通过手机为他提供各种服务” 。


    刘东华坦然承认, 他最大的优势, 就是过去和中国企业家这个群体中金字塔塔尖人物积累的信任关系。 在一次活动中, 当他走近当时的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时, 后者向他介绍站在自己身旁的人: “这位是我的好朋友。 ” “那我呢?” 他调侃道。 “东华是自己人。 ” 马蔚华笑着对朋友说。


    有意思的是, 去年当正和岛要成立联合投资基金时, 马蔚华出任了正和岛联合投资基金战略委员会主席, 成了刘东华的“自己人” 。


    一个经常被提起的问题是: 财富英雄们为什么相信刘东华?无数人问过刘东华, 你是如何经营人脉的?他总是回答, 他从来都没有刻意做过什么, 谈不上“经营” 二字。



    1990年, 刘东华进入《经济日报》 评论部, 两年之后, 创办了民营经济专版。 这位年轻人很快显现出他的社交能力。他和全国工商联一起办了一个评选活动, 每年在中国寻找100家优秀民营企业, 然后从中评选出10家最佳公司。 他就这样结识了一批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家。1996年, 刘东华接任《中国企业家》 杂志总编辑。 在他看来, 政治家指明方向, 企业家开辟道路。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由经济强弱决定, 经济的强弱视乎该国公司的竞争力, 而公司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家。 因此, 优秀的企业家, 是一个国家最稀缺、 也最需要保护的群体。


    3年之后, 柳传志与倪光南的多年恩怨以后者的被解聘告终, 《中国企业家》 做出了倾向于倪光南的报道, 刘东华却问: “柳传志心疼并不真正属于他的联想, 谁在心疼柳传志?”可能正是这一问, 打动柳传志主动约刘东华见面。 这是他们第一次单独吃饭, 随之而来的, 是两人至今十多年的友谊。


    2002年, 刘东华开始举办“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活动,2006年, 他又创办了非营利机构“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 有人把他的这两个举动解读为营造民营企业家“命运共同体” , 一位杂志社的同事甚至戏言: 你这是要做中国商界的骷髅会。


    程虹,刘东华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老部下说, 刘东华做俱乐部是源于他对这个人群的理解, “成功的企业人群其实是孤独的, 对彼此有需求的。 ” 企业家们需要私密聚会。 “领袖年会嘉宾在台上讲什么当然很重要, 但我会看到了他们在贵宾休息室和餐厅内讨论时的热情。 ” 正如刘东华所料想的,一个活动和一个组织, 提供了媒体所提供不了的东西。 它们更好地把企业家们团结了起来。


    但刘东华没有放弃媒体人甚至理想主义者的立场, “如果说就是为他们服务, 那我显然没有那么大的动力, 对我来讲, 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些企业界的代表人物, 为整个商界乃至为整个社会的进步, 整体上做出一些什么。 他们要主动站出来, 塑造一个真正市场型的企业家的集体人格, 就是中国企业家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因为这个社会充满了对他们的误解、 误读以至误伤, 他们有责任告诉这个社会,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主流是什么样的。 ”


    而他的不急功近利, 使他在企业家们面前保持了尊严和自信。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后来发展到50多个会员, 每个会员入会的门槛长到了260万元人民币, 但这个组织从成立之初就定下永不分红的规则, 他自己更未从中支取任何报酬, 连他自己都觉得“在境界上还挺牛逼的” 。


    到此为止, 刘东华做的还是基于传统媒体和线下活动的企业家社交平台。 但1999年互联网大潮刚刚席卷中国时, 刘东华就开始琢磨未来互联网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2003年创立的LinkedIn在某种程度上向他展示了互联网如何改变传统社交组织。


    LinkedIn是全球最大的商务社交网站, 于2003年上线,2011年在纽交所上市, 目前市值约为240亿美元。 根据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2013年的调查,LinkedIn已超越Facebook, 成为大公司最常用的社交媒体工具。 其创始人里德·霍夫曼本人尽管不喜欢“经营人脉” 这个概念, 却是名副其实的“硅谷人脉王” 。


    有趣的是在向来以追随见长的中国互联网业, 虽有不少LinkedIn的模仿者, 却大多徒有其表, 没有形成一家商业上成功的公司。 资深IT评论员洪波认为, 在中国要将LinkedIn模式做起来, 必须遏制贪大求全的冲动, 从成熟行业慢慢做起, 为用户的职业发展服务, 而不是为营销目的服务。 过分鼓励用户扩展人脉, 将对高端用户形成骚扰, 导致职业社交的基础被破坏。


    而刘东华想做的, 正是迄今为止全球还没有人做成的专注高端人群的社交网络。 它有非常难以达成的前提, 但对他来讲, 这个前提却早在无意中准备好了。 那就是中国企业家人群对他的高度信任、 他和他们多年建立的深度默契的关系。


    做一个样板

    在正式做正和岛之前, 刘东华有两个基本的人生选择。一个选择是做“布道者” , 他想组建一个人类共同价值观课题组, 等共同价值观形成之后, 再做地球村村民公约, 然后就去推广和传播这些东西。 另一个选择是基于他对生命, 对世界, 对未来的基本理解, 创造一个模型, 把他认为对的东西做成一个样板, 同时去发现那些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人, 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后来觉得, 第一条路是无须走的——人类的古圣先贤几乎把基本的道理说完了, 现存的只不过是各个变种。 今天的人类离那些对的东西越来越远, 你再去说有什么用呢?离掌控现实世界的力量有十万八千里。 “如果你有能力, 不但要看到, 还要做到。 所以我选择第二条路。 ”


    换句话说, 他把正和岛当作他的样板。 最初, 他甚至想为新公司取名“理想国” , 可惜已被人注册了。 在微博上, 他解释过为什么取名“正和” : “正和” 在博弈论里是相对于“负和” 、 “零和” 说的,人们常嘲笑“零和游戏” , 其实最惨的是“负和” , 即杀敌一千、 自伤八百, 赢家也是输家。 “正和” 则是游戏各方互利共赢的意思, 正和岛的使命, 是通过互联网建立并经营标准, 努力让创造与分享成为社会的主流。


    刘东华开玩笑说, 企业家们未来有两件事是必须亲自做的, 一件事是做爱, 另一件事就是上正和岛。 企业家群体对他的信任, 使正和岛成功走出了第一步, 但要让人养成上岛习惯, 他必须提供好的产品。 有人建议刘东华以高出一倍的价钱到互联网公司去挖人, 组一个明星产品团队。 他不同意, 认为初创团队不能老想着用更多的钱、 更多的人来解决问题。


    后来他告诉媒体, 他们自己对互联网不够了解, 没有很快找到懂企业家的互联网人才, 不得不咽下了苦果。2011年12月29日原本是正和岛的上线庆典, 后来改成试运行仪式, 就是因为正和岛的互联网产品还没有做好。 “英雄帖已经印好, 准备喝酒的人也即将上门, 但最核心的武功还需要几个月才能练好。 ” 正和岛的一位员工调侃道。


    2012年初, 刘东华重新组建技术团队, 重新设计网络社交产品。2012年2月, 现任正和岛旗下新锐企业家社交平台“WE+”CEO的王祺加盟正和岛。 他曾是新浪微博开发团队的骨干成员。 所以, 正和岛线上产品的功能起初与微博比较接近, 后来又整合了微信的功能。 另一部分近似一个小门户网站, 设置了宏观、 商业、 人物、 生活几大频道。 企业家们可以通过网站、 短信、 移动客户端等方式出现在正和岛。


    此前不久, 黄丽陆加盟了正和岛, 担任总裁, 此前他是《中国企业家》 杂志的总编辑。 他过去的时候, 正和岛的员工只有几十个人。 摆在他面前的棘手问题是, 正和岛快上线了,但还只有几百个会员。 凭自己过去在《中国企业家》 的积累,黄丽陆一个个打电话。 一个月的时间里, 又有200多位企业家成为正和岛会员。


    连柳传志都跟刘东华开起了玩笑: “我也挺佩服东华的,还没正式开始就已经有那么多人把钱给交上来了。 ” 柳传志也曾怀疑刘东华这个新事业的商业模式, 后来却释然了: 自己当年做联想,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 真正相信联想未来的只有自己一个人。 他是正和岛第一位“岛邻” ,在岛上的“地址”是“北京路1号” 。


    2012年6月1日, 正和岛结束试运行, 正式开岛。 此时它已经拥有近千名付费会员。 柳传志、 王健林、 李开复等明星企业家都到场道贺。 让刘东华自豪而感激的是, 为了参加开岛仪式, 柳传志更改了联想内部预定的重要安排。



    正和岛将会员称为“岛邻” , 分为“绿色” 、 “蓝色” 两种。“绿色岛邻” 主要是企业家, 这类会员所在法人企业年营业收入须在1亿人民币以上, 投资类企业资金募集规模须在5亿人民币以上, 企业家常驻岛内每年需要交三万会费, 三年以后免费, 并且可以通过认证成为“终身会员” 。 “蓝色岛邻” 主要包括专家、 学者和知名媒体人。 正如刘东华所说的, 他建立的是一个门槛很高的社区。


    刘海燕是正和岛的第一个员工, 现在任副总裁。 她曾不理解刘东华的一些想法。 比如, 正和岛刚成立时刘东华告诉团队, 正和岛要通过互联网建立并经营标准、 推动诚信体系建设。 这让她很困惑: 一个高端的网络社交平台和诚信体系建设有什么关系?她想不明白这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


    “岛主” 刘东华究竟怎么想的?他觉得正和岛上至少可以建立三个层面的社交, 其中的基石就是信用社交。


    “正和岛致力于打造一个自上而下的信用体系, 但其实深度的、 特别结实的信用体系都需要慢慢建立, 它需要时间。我们把信用看作正和岛安身立命之本, 所以我们不着急, 想特别认真地做好这件事。 人家连认真想做这件事的地方都没有。 而我们做正和岛之前, 一直这么做过来, 那么多成功者站在你背后, 用各种方式支持你, 包括给你做信任背书。 ”


    而作为社交平台, 正和岛给岛邻们提供价值的主体是学习社交。 为企业家们服务了那么多年, 刘东华摸索到什么方式最能为他们提供帮助。 他一直觉得, 企业家是彼此最好的老师。 如果有一个地方能让他们把面具往地上一扔, 跨地域、 跨行业、 跨发展阶段, 纵横上下相互学习、 相互启发, 善莫大焉。


    正和岛目前的产品中, 最受岛邻欢迎的“正和塾” , 正是基于学习社交的思路。 这一服务缘起于刘东华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中创立的理事互访。 “我们每到一家企业, 就深度解剖这个人的心路历程、 这个企业成长的经验教训, 帮助这个人出主意, 帮助这个企业提建议, 甚至是拍砖。 互相照镜子,互相照看后脑勺。 因为你再了不起, 你也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 ” 刘东华认为, 有些成功的企业家出事, 就是因为没有重量级的好朋友、 具备判断力和大智慧的人帮他照看后脑勺。


    正和塾有点像起源于西方的私人董事会。 “我们把它中国化、 互联网化、 正和岛特色化了。 ” 刘东华说。


    在“走进东方希望”互访活动中, 刘永行和企业家们聊了许多关于企业的话题。 一位参与活动的岛邻很感慨,“2002年我去希望集团, 那时内地的《福布斯》 首富就是刘家兄弟。 我看到两旁很矮的办公楼、 水泥地、 木门窗, 我特别惊讶。 跟刘永行见面, 当时我开一辆奔驰600, 他开一辆桑塔纳2000, 我们两个同时到大门口, 下车时我脸就红了。 为什么一个企业可以走那么长、 那么远, 为什么他可以在别人不赚钱的领域赚到钱, 而自己有时走着走着就想停下来了?巨人之所以是巨人, 是有原因的。 ”


    这就是所谓“照看后脑勺” 。


    除了正和塾, 正和岛还为岛邻提供了相当多产品和服务。


    每日一问: 利用平台内企业家与专家学者的集体智慧,为岛邻搭建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真问题、 有效提升岛邻决策能力与岛企治理能力的问答园地。


    部落: 在正和岛, 岛邻可以基于不同行业规模、 不同区域、 不同兴趣偏好和不同课题来自组织各种交流圈, 深度探讨商业及相关话题, 实现合作共赢。


    《决策参考》 : 每月一期的“内参” , 企业家和学者推荐、点评、 批注自己有感悟的文章, 探讨经济规律、 洞察行业走势、 畅谈人生感悟, 提供“越重要的人越需要” 的深度资讯。



    正和营: 组织岛邻以商学院案例教学的形式每年深度探访学习一个大型标杆企业。 例如2013的“华为年” , 深入学习华为的战略思维、 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华为核心竞争力。


    此外, 正和岛还提供线上资讯、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手机报、年度峰会——岛邻大会、 新年家宴、 正和岛夜话等特色产品。


    也许是出于媒体人本性, 刘东华始终坚持要做好优质资讯。 起初刘海燕对这样的坚持是持怀疑态度的, “互联网时代, 资讯那么多, 我们真的会有影响力吗?”3年过去, 她不再怀疑。


    以《决策参考》2013年1、2期合刊为例, 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推荐了复兴集团20周年庆典上他和经济学家张维迎、 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等企业家谈中国未来十年企业生态的内部论坛纪实;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推荐、批注了王安石的名篇《读孟尝君传》 , 认为治国需要战略人才; 信中利控股公司董事长汪潮涌推荐、 批注了中金、 美林、 黑石等公司的内部报告……按刘东华的分类, 这无疑是学习社交的组成部分。


    内部充分开放的同时是对外严格封闭。 打开正和岛官网, 你会看到一个登陆框。 换句话说, 非会员是无法“上岛” 的。 刘东华想用这种封闭性, 让会员们享受到更多自由, 在里面撒泼打滚、 放肆交流。 但在互联网时代, 要做到这点还是不太容易。


    2013年6月16日, 正和岛总裁黄丽陆在社区贴出了一篇短文, 分享了几天前柳传志召集正和岛等十来家公司座谈“抱团跨境投资” 时的观点, 文中提到,“柳总说从现在起我们要在商言商, 以后的聚会我们只讲商业不谈政治, 在当前的政经环境下做好商业是我们的本分。 ”


    短文发出后岛邻们很活跃, 纷纷表示“感谢老爷子的提醒, 谨记老爷子的教诲!” 一家投资顾问公司的董事长发表了一段两百字的心得: “在商言商, 这话有理……经商不丢人, 赚钱不丢人。 何况, 适合做生意的人, 也不一定适合搞政治或其他营生……”


    在一片赞赏之声中, 第一批岛邻之一、62岁的王瑛成为反对者。6月17日, 她写了一篇两千多字的文章 《我的 “退岛” 声明》 , 表示, “我们希望国家好, 正和岛好, 每一个岛民安全、 顺利、 成功, 绝不仅仅是独善其身、 畏忌自保, 也要有一副肩膀、 一份担当。 ”


    这篇文章从岛内传到了岛外, “退岛事件” 经媒体的持续发酵, 成为当年的社会热点。 正和岛也由在企业家小圈子中受关注变成了一个公众所熟知的网站。 王瑛宣布退岛后, 就像当年做媒体时一样, 刘东华为“在商言商” 的朋友们辩护:我相信柳传志、 马云们是有大智慧、 大担当的, 我也知道有使命和责任感的人们在这个社会上是有分工的。 有的人做事就是说话, 有的人说话就是做事。


    而柳传志也在利用各种机会支持刘东华营造的企业家圈子。2014年4月, 博鳌正和岛之夜“商业领袖圆桌: 把握创新与共赢的新时代” 分论坛上, 柳传志与国内外的著名学者和顶尖企业家就商业环境、 企业治理等话题展开对话。 当主持人问到“如果在博鳌论坛偶遇李克强总理, 你希望和他说什么” 时, 柳传志说, “在中国有一个叫‘正和岛’ 的民营企业团体, 他们都想走出去, 希望总理给予大力支持。 ”



    岛邻的化合作用

    这么多年来, 刘东华对自己的眼光始终深信不疑, “看未来, 看趋势, 看本质, 看潮流, 很少有看走眼的时候。 ” 但有时候, 就是因为看清了趋势反而着急。 “因为你把趋势看清楚了, 就以为这个趋势很快会展现出来, 睡一觉醒来应该就行了。 实际上它有自己生长的方式和速度。 ” 他又开始比喻: 人参的长法肯定跟胡萝卜不一样。 既然是人参的基因和血脉,就别跟胡萝卜比快慢。


    比如做正和岛这样的社交平台, 高端和规模是一对矛盾, 但原先他对此特别乐观, 觉得只要标准把握得合适, 该来的人就会愿意来。 而该来的人如果都想来, 就很够了。 “你的规模跟外面比, 那小苗永远比大树多。 但大树如果都集中到你这里, 其实你一点都不小。 ” 正和岛最大的优势, 就是过去所积累的金字塔尖的人脉, 这是信任成本最高的人群, 如果这个人群都信任自己了, 往下延伸是非常容易的。 “包括说建立标准, 金字塔尖的人群都认可你的标准了, 往下走应该会非常容易。 ”


    他把这件事想得很容易, 但这个过程远没有那么快。 不过, 很多原来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却快于预期。 刘东华设想过,在学习社交的基础之上, 形成合作社交。 他打了个比方: 在麻将桌上有一个公开的秘密, 每个人在和牌前手里都有几张废牌想打出去。 但你想打出去的废牌, 往往是别人眼中的宝贝。 “假设一下, 在麻将桌上如果我把别人打的两三张牌变成宝贝, 肯定就是赢家。 正和岛希望把大家手里的废牌, 由合适的人牵头, 都变成宝贝。 ” 这就是合作社交。


    基于“社交的三个层面” 理念, “自生自长的那些东西,我们跟外部世界协同进化、 人家拉着你上的东西或者需求驱动的一些东西, 实际上高于我们的预期。 ”


    比如, 刘东华原来觉得没必要很快做跟商业直接相关的事, 但现在岛上的企业家越来越多, 他们有各种需求。 找钱的、 找项目的、 找团队的、 提供第三方服务的, 所有东西都在涌动, 本身形成了很好的价值链。 “大家都是企业家, 各有优势, 有了基本的了解和信任后, 他就要合作, 就要资源对接。 ”


    2013年10月, 上海的秋意不算太浓, 中蓓航空的王蓓飞了一趟内蒙。 这个时节内蒙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已枯黄, 看不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盛景。 王蓓此行是为生意, 东胜银行答应给她一笔1300万元的贷款。 这件事办得异常顺利。 后来她在自己的朋友圈写下这样的文字: “我和冀总不曾相识,未曾谋面, 但我们只用了半天时间, 没有任何抵押就完成了这笔贷款。 ”


    冀胜利之所以愿意把钱贷给王蓓, 是因为他认识一个名叫吴霁虹的人。 吴霁虹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大学, 担任正和岛顾问, 当时正在中蓓航空做调研。 两人聊天时谈到在正和岛上做金融服务的可能性。 冀胜利说, 只要有岛邻担保, 他就可以放款, 吴霁虹就提到王蓓的贷款需求, 她可以做担保。 结果, 互不相识的两个人通了两小时电话, 冀胜利就让王蓓飞到鄂尔多斯, “一共打电话联系两个小时, 她飞到鄂尔多斯,贷款两个小时。 ”



    就这么简单。


    内蒙人冀胜利是正和岛第一批岛邻。 他和刘东华的结识源于《中国企业家》 杂志2010年10月组织的一次“英国行”活动。 回国之后, 刘东华为杂志写了一篇卷首语, 其中提到冀胜利时是这么说的, “一句英语不懂, 用眼神和本色征服了伦敦的冀胜利” 。


    这位19岁就开始做生意, 从贩小麦、 贩瓜子、 收羊绒, 一直到转入金融业的内蒙商人回国后主动找刘东华在办公室聊了5个多小时, 一起吃了个饭, 喝了近两瓶《中国企业家》 杂志定制的茅台酒。 借着酒劲, 冀胜利提出想入股刘东华即将成立的正和岛: “你做正和岛, 是要成就一批需要成就的人, 而不是已经有成就的人, 我这样的草根金融是你需要成就的人。 ” 最终, 刘东华让他与柳传志、 马云、 王健林、郭广昌、 李书福、 吴亚军等明星企业家一起, 成为正和岛30位股东之——他们向正和岛投了9000多万元, 占30%股权。


    让冀胜利折服的是, 在中国的财富阶层, 要么是按财富的多少来论资排辈, 要么是按影响力的大小来衡量地位, 但这些到了刘东华那里, 似乎都被消解了, 他对大家一视同仁。而这些“需要被成就的人” , 现在正成为正和岛活力的主要来源, 他们之间发生的化合反应也更多。


    2012年底, 岛上就有人提出“线上谈恋爱, 线下入洞房”的说法, 入洞房就是合作。 正和岛提醒岛邻, 不建议大家“一见钟情” , 在有足够了解、 信任前匆忙进行商业性合作, 但 “有的人、 有的事你挡不住” 。 比如一个部落, 聊着聊着, 突然有人卖樱桃, 几百万元的樱桃一下子就出去了。 比如2014年, 有一个部落发起了一场团购特斯拉汽车的活动, 在短短两天内, 预订量超过了200辆, 交易额高达1.5亿元人民币。 而这款在中国起售价为73.4万元的汽车,2013年全球日均销量仅为60辆左右。 刘东华又喜又惊。 “这一方面反映了一定的正面价值; 另一方面在正和岛的部落里, 现在大家做什么容易一呼百应, 让我挺担心的。 ”


    有时, 正和岛甚至是被这帮人推着往前走的。 大家都说,从岛上衍生出来的商业模式这么好, 正和岛做不做?你不做, 我们做了。 我们做的话, 你参与不参与?


    2014年6月13日, 在正和岛第二届“岛邻大会” 上, 正和岛联合投资基金举行了成立仪式。 刘东华说, “原来我们根本没想这么快做一个基金, 但是现在需求天天在敲门, 项目、模式、 钱, 在正和岛形成很好的循坏, 所以开始了。 ”


    这个有10亿人民币资本的基金公司, 只筹备了半年时间, “因为是需求驱动, 各种要素都具备。 ” 正和岛出了1%股份, 但在管理公司里是大股东。 有趣的是这家公司的投资策略。 一般来说, 他们只做初步判断和筛选。 筛选出来之后, 看是哪个行业的项目, 就请那个行业最顶尖的基金公司来合作, 一起做深度尽职调查。 如果那家公司投, 正和岛也就跟着投。 如果他们不投, 正和岛也不投。 这么一来, 所有顶尖的基金公司都会是正和岛的合作伙伴。


    “他们为什么愿意跟我们合作呢?因为他们都在找好项目, 而我们是越来越大的好项目源。 ” 刘东华戏称好项目就像美女, 基金公司都去追。 正和岛的优势在于它是“豪门” , 经常被美女们追。 因为让正和岛投了, 就像嫁入豪门一样。



    一个是庙, 一个是店

    如果没有出差,刘东华早晨9点前会出现在办公室。 接近中午12点的时候, 秘书会帮他订好午餐。 吃完饭他会走个十多分钟, 然后回到附近的小公寓午睡一会儿。 下午3点多他会回到办公室, 然后一直忙到晚上十一二点。 作为一个创业者, 刘东华认为他比自己的企业家朋友们“懒多了” 。


但没人能怀疑刘东华对正和岛投入的“含金量” 。


2013年9月25日, 正和岛苏州岛邻机构成立前夕, 刘东华肚子疼得厉害, 当时还不知道是阑尾炎。 下午他在活动过程中去了医院, 晚上却又出现在活动现场, 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 在场的人都没看出来他生病了。 活动结束之后他又去了医院, 但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时机。 回到北京后他做了手术, 几乎没怎么休息就出院了。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刘东华觉得到40岁之后, 有些基本的东西早就不再困惑, 但有些东西却越来越困惑。 “原来我想做什么, 就好像生命、 资源、 能量是无限的。 实际上有无限之物吗?没有, 但原来没这意识, 根本不想有什么东西会制约你, 让你做不成事。40岁以后, 慢慢有一个最大的变化, 我知道有限了, 知道这世界有条件、 有时间、 有资源。 ”


50岁之后, 做好正和岛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是他最经常惦念的事。 在他心中, 两者一个是庙, 一个是店。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的定位是万年老庙, 更多的是精神殿堂, 完全是价值观驱动的, 公益应该成为那个平台的特色。 正和岛追求做千年老店, 是一个商业平台。 如果将来商业上取得比较大的成功, 他会把他的那部分收益拿出来, 支持俱乐部这个庙。


他还想开发正和岛新产品, 比如“信用名片” 。 “我们是帮助每个人建立自己和外部世界的信任关系。 使用信用名片的时候, 你首先要承诺在这里填的每个字都是真实的, 然后它是活着, 每天都在生长。 你和别人的互动、 相互关注、 不同人对你的评价, 背后有一个数据模型, 产生一个信用积分。 信用积分到一定程度, 将来我们把这个事做得好的话, 就变成一个含金量很高的身份证。 我不认识你没关系, 我先看看你信用积分是多少、 靠谱不靠谱。 ”


LinkedIn创始人霍夫曼曾说过, 顶尖级的企业家会通过建立关系网帮自己把握世界。 有人估计, 通过今天的正和岛,刘东华影响的人群, 足以为中国贡献10%的GDP。 他对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价值, 黄怒波如此点评, “ 《中国企业家》 杂志对中国企业家这个群体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史上, 刘东华是一个可以留下痕迹的人。 ” 而正和岛, 显然在扩大这种影响力的半径。


通过互联网, 为中国企业家人群打造一个自上而下, 从金字塔尖到塔基的诚信体系, 让中国商业生态越来越健康,这是刘东华的梦想, 是他的岛、 他的理想国。


柳传志

联想集团创始人 , 现为联想控股董事长。和刘东华因为 《中国企业家》的报道结识,担任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是刘东华的 “贵人” 。

马云:

阿里巴巴创始人、 董事会主席。 刘东华辞职筹建正和岛时, 第一时间打电话支持, 是刘东华最钦佩的企业家之一。

马蔚华

招商银行前行长、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理事长、 永隆银行董事长, 出任正和岛联合投资基金战略委员会主席, 是刘东华的 “自己人” 。

上一篇:黄铁鹰:想成大事的企业家应该学会仰视你的下属
下一篇:罗永浩要淡化个人品牌 锤子手机大幅降价

更多>>学会动态

更多>>品牌江苏产业联盟

Copyright © 2012 jsbran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62476号    技术支持:嘉硕网络    南京网站建设

    
Produced By 嘉硕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