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banner2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管理 >> 品牌要闻

牢记“两个率先” 把握“新江苏”目标内涵

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的重要讲话,着眼于新的时代背景和战略布局,对江苏的发展提出了“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新坐标和新任务。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要求全省上下准确把握总书记对江苏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把“迈向新台阶、建设新江苏”鲜明地写在江苏发展的旗帜上。我们体会,总书记视察江苏的重要讲话,是在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刻,对江苏提出了新的光荣使命、新的奋斗目标,为江苏指明了在“两个率先”征途上新的伟大征程。

  新的光荣使命。“两个率先”是党中央对江苏十分明确、一以贯之的发展定位。多年来,江苏坚持把中央要求与江苏实际结合起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的具体化,不断开辟“两个率先”的新境界。近年来,世界经济进入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调整期,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三期叠加”期,江苏也面临经济如何保持平稳发展,产业结构如何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战略如何实现,生态环境如何改善等发展难题。江苏还能不能凤凰涅槃,继续勇敢承担起实现“两个率先”重任?就在江苏迈向“两个率先”进程最关键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把“两个率先”上升到江苏的光荣使命,希望江苏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全国发展探路。这是江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既是对江苏巨大鼓舞和激励,也是赋予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新的更光荣的使命。

  新的奋斗目标。在实现“两个率先”的进程中,江苏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前行,先后以比全国平均速度快、更快一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在一个又一个台阶上奋力迈进。当前,正当江苏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全省上下正在分析当前形势、研判未来发展走势、科学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视察指导工作,既充分肯定江苏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又对江苏未来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奋斗目标,即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这个新就新在对“两个率先”进一步提升目标定位、丰富发展内涵、确立更高追求。建设新江苏,就是要在协调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同时,推动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向新台阶,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

  新的伟大征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江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矢志走在全国前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构想。江苏如何更加自觉地把“两个率先”放在全国大局中来谋划,更加主动地放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来定位,如何再创下一个30年的辉煌?在这关键的历史性时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深刻精辟地为江苏谋划未来指明了方向。在未来的征途上,江苏不但要坚持“两个率先”总目标不动摇,还要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列,要在现代农业建设上带好头、领好向,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要紧紧围绕“七个更”的目标努力抓好民生工作,要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江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过程。

  原标题: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 把握“新江苏”目标内涵

  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徐康宁

  
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期间的讲话,既充分肯定了江苏的成绩,也对江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总书记提出,江苏要为全国发展探路,表明对江苏寄予厚望。当前,在经济领域,江苏要为全国发展探路,就是要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不是一个临时的现象,而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运行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需求与供给、消费与投资等约束条件已发生重大变化,发展动力呼唤新的增长点。作为发达经济省份,江苏不仅要适应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努力创造新的增长动力,而且要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为全国适应经济新常态努力创造经验。

  适应经济新常态,引领经济新常态,推进江苏经济发展上新台阶,关键还是在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江苏是经济大省,产业基础雄厚,但在层次上仍然是以中低端为主,产业向中高端升级迈进,既空间巨大,又任务繁重。从国际经验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万到2万美元之间,正是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的发展阶段。江苏经济已经到了加快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阶段,需求条件的改变以及资源环境等因素又倒逼江苏必须走产业升级这条道路,并以产业升级带动整体经济塑造新格局。

  在具体路径上,江苏应牢牢把握产业发展规律与方向,紧密结合江苏实际,力争在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上取得新突破。首先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占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新高地。要紧紧盯住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前瞻性地重点布局一批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新兴产业的发展,构筑江苏未来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其次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换代,尤其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一批传统产业跃上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第三是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推动江苏产品品牌化、名牌化,用中高端的品牌引领中高端的产业。江苏加工贸易、贴牌生产历史悠久,占据一定的规模,应在尊重市场导向的前提下,促进加工贸易、贴牌生产向品牌输出、创牌生产转移迈进,创建更多能够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的出自江苏的知名品牌。要把文化创意产业和先进的制造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发展更多有江苏特色的创意品牌产品。此外,江苏还应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的自身优势,并通过提升开放型经济的层次推动产业结构加快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迈进。这方面一是要更高水平地引进来,引进真正先进的产业;二是要大规模地走出去,促进江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技术、资源和生产要素,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准和生产层次。中国正在迎来大规模对外投资的高潮,经济全球化也在创造更多的企业并购机会,江苏企业应当把握机遇,学习浙江、广东企业的经验,勇敢地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更加优质的生产要素,完成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的快速升级。

  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都离不开深化改革,离不开制度创新。江苏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在制度创新方面,也要力求为全国探出新路,为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提供制度保障和环境保障。

  努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包宗顺

  
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江苏调研,对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等“三农”工作,特别是江苏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如何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尤为关注和重视。习总书记在镇江调研时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发达地区在这方面一定要带好头、领好向,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十二五”以来,江苏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农业现代化建设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局中谋划,以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为总抓手,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当前,江苏农业现代化发展势头良好。全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设定的24项主要指标中,除“全省高标准农田比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两项指标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要求,其中有9项指标已提前两年实现预定目标值。

  即将到来的2015年,既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三五”的规划之年,全省各级党和政府部门同志,在思想认识上,不仅要坚定地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更要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目前仍是突出“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现代化的重点难点仍然在农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意义重大;在行动上,更要为积极落实习总书记对江苏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为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而认真谋划,积极部署。

  推进江苏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我们要把握好当前一系列良好发展机遇:不断完善的农业政策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全面深化改革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日益雄厚的经济实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物质基础;快速推进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撑;不断扩大的社会需求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认识目前面临的系列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越来越大;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农业公共服务保障仍然不足;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偏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仍然存在;农业信息化发展明显滞后等。

  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大力推进高效农业、精品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发展,积极引导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经营规模化,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将是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为此,保障口粮等重点农产品供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以及因地制宜地推进不同区域农业的差别化发展,应成为“十三五”期间,推进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工作抓手。

  加强文化建设要有主心骨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杨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嘱托我们要“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他特别强调加强文化建设要有主心骨,这就是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嘱托我们要“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他特别强调加强文化建设要有主心骨,这就是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书记在讲话中开宗明义,要求我们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他对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他对江苏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高度期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当前我国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十分艰巨复杂。艰巨复杂首先是由国内国际文化发展格局和态势的新特点所决定的。从国内来看,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从国际来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演变为文化软实力、外交巧实力的竞争,“树欲静而风不止”,这背后是各种价值观的激烈较量。

  艰巨复杂其次是由当代文化精神的生产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所决定的。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的文化精神的生产和传播方式形成了巨大挑战。伴随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各种文化精神的生产和传播获得了新的技术支撑,与此同时,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和建构方式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人们在客观社会环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已经受到网络文化越来越大的影响。国际范围的价值观较量在网络这个平台上“短兵相接”。

  要实现中国梦,就要同心同德而不是离心离德。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是客观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顺应了这样一种客观情势的迫切需要。“两个率先”是党中央赋予江苏的光荣使命,实现“两个率先”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发展,而文化的繁荣发展首要的就是要使核心价值观在江苏落细落小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江苏大地上落地生根,是实现“两个率先”的题中应有之义。

  如何建设好这个“主心骨”,总书记在讲话中论述了三个重要方面。一是要“坚持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江苏党史资源丰富,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营养,我们要善于从丰富的党史资源中汲取营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具有震撼人心、塑造灵魂的作用。二是要“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江苏自古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三是要“深入研究新时期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特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建设根本上要以人民为中心,是否符合人民需求是检验文化能否发挥作用的“试金石”,我们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样式,才能更好地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更好地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这三个重要方面,为我们建设好“主心骨”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瞄准更高目标推进民生建设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

  
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的重要讲话中,高度重视民生工作,提出了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对江苏人民的关心。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率先发展,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保障与改善民生奠定了基础。推动经济发展上新台阶的目的,是为了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因此,要找准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发力点,推动经济建设与民生建设互动并进。

  推动民生建设迈上新台阶,首先要确立更高的新目标。新时期民生工作更高的目标,来自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宗旨,来自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将人民群众的期盼,概括为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七个方面,每一个都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做好。我们的工作做得再好,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总是有一定的差距与不足。因此,要从差距出发,着力解决供给不足、配置不均、效率不高、机制不全等问题,尽快补齐短板,迎头赶上。这就是与时俱进的道理。

  做好民生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方向明确了,就要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更多地关心困难群体,特别是农民工、农村留守老人与妇女儿童,更大力度推进扶贫。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一体化、养老、住房保障、食品安全等。“六大体系”建设是江苏民生工作的亮点,各地要将探索成功的经验制度化,把民生工作奠定在更加坚实的基础上。提高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指标过低就会脱离群众,指标过高就是说空话,不要搞超前许诺,应尽力而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工作要注重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一张蓝图绘到底,要通过制度性的安排,让人民群众普遍得到实惠。民生工作就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实事要始终围绕老百姓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新时期民生工作的高标准、高水平,只有在改革创新中才能达到。过去,面对普遍贫困,允许少数人与少数地区先富起来,是为了实现突破、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现在,要着力提高普惠性。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政策的阳光要普照大地,不能有一个地方、一个群体甚至一个家庭与一个个人,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共同富裕是百姓富的根本道路,要迈开新的更大步伐。

  从严治党重点是从严管理干部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桑学成

  
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和基本方针。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落实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必须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增强从严治党的全面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视察江苏时指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并且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这是我们党首次提出“四个全面”和“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既立足于“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联系,突出了全面从严治党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作用;又立足于党的建设现状,对提高从严治党全面性系统性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化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和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

  党要管党,关键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重在从严管理干部。长期以来,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庸”、“懒”、“散”、“奢”现象一直为人所诟病。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特别是对“一把手”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重选拔轻管理等问题。总书记强调,从严治党的重点,在于从严管理干部,要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所谓管理全面,就是从年轻干部到离退休老同志要实现全覆盖,重点是各级领导干部和身处关键岗位、掌握大量公共资源的干部。所谓标准严格,就是要以党章规定的干部条件为依据,不能把干部管理标准降低到不违纪违法就行的低水平上。所谓环节衔接,就是把日常管理和关键时刻管理统一起来,把上级管理、班子管理、自身管理结合起来,把行为管理和思想管理、工作圈管理和社交圈管理贯通起来,做到干部随管理成长、管理伴干部一生。所谓措施配套,就是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等手段,最大限度防止干部犯错误。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这是对从严治党路径的精辟阐述。所谓责任分明,就是根据干部管理权限,把对干部管理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分清楚,明确从严管理干部的责任和主体。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就难以落到实处。


  从严管理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养成,规范权力行使,培育优良作风;要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真正做到要求严、措施严、对上严、对下严、对事严、对人严,把从严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和党内生活各个方面,使广大干部既廉又勤,既干净又干事。

  从严管理干部必须加强党的纪律约束。纪律不严,从严管理干部就无从谈起。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纪律严明是党的显著标志。从严管理干部,在纪律上就要从严执纪,视纪律为带电的高压线,视规则为刚性的铁栅栏,认真执行并自觉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等各方面纪律,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坚决做到不踩黄线、不越红线、守住底线。
上一篇:“第二届江苏健康产业品牌节”成功举办
下一篇:2014年终盘点之外媒关注中国自主品牌

更多>>学会动态

更多>>品牌江苏产业联盟

Copyright © 2012 jsbran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62476号    技术支持:嘉硕网络    南京网站建设

    
Produced By 嘉硕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