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banner2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管理 >> 地方品牌新闻

沛县:创建国家生态县 扮靓“美丽江苏”北大门




    伴随着筑梦“美丽中国”的激越节拍,在江苏最北端的徐州沛县这片充盈古韵汉风的活力热土上,正在奏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县的绿色乐章。
  “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国家级园林县城”、“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首批文明县城”、“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2011中国绿色环保百强县”、“2012年中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荣誉,凝聚着沛县多年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艰辛付出,开启着沛县正在绘就的绿意盎然的生态画卷。这是用智慧和汗水、团结和奋斗创造的新业绩;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平台。
  面对渐行渐近的国家生态县目标,沛县紧扣生态兴县、绿色发展的主旋律,正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的激情,时不我待、创新提升的姿势,进一步加大构建生态产业力度、环保建设力度、村庄环境整治力度,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创建水平,力争早日把沛县打造成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扮靓“美丽江苏”北大门!
  【上 篇】
  厚实答卷,彰显沛县生态跃迁“正方向”
  在沛县县委书记冯兴振看来,生态创建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举全县之力推进生态创建,是符合县域现实的必然选择。
  去年以来,沛县以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县为目标,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强化办公室综合功能,建立专业督查队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城乡生态功能持续改善,在徐州市率先通过省级生态县技术评估,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回望汗水与智慧的历程,沛县书写出一份厚重的发展答卷――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增长,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创建基础,推进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城乡环境经济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的轨迹,画出的是沛县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创新创优的精神写照,印证的是沛县促进城市、文化、生态相互交融,资源开发与生态修复并举的跃迁“正方向”。
  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绿色增长极”
  产业与生态如何实现“鱼与熊掌”兼得?惟有寻求绿色增长。如何让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比翼双飞?惟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这两条主线鲜明地贯穿在沛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全过程。
  每小时处理焦炉废气18650方,发电3.2万千瓦时,这台焦炉煤气发电机的“功力”不小,单机容量在全国领先。而这样的机器,沛县天裕燃气发电有限公司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买了4台。“废煤气处理,不用再‘点天灯’白白烧掉。”企业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将“吃”掉周边观茂焦化厂、天安化工厂产生的焦炉废气,每年可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0吨、氮氧化物排放45吨。
  这是企业的经济账,更是全县得益的生态账――放眼全县,纺织产业已淘汰落后设备340台(套);塑编产业淘汰老式圆织机100台;铸造产业关闭1万吨不符合产业政策产能,同时实行“三废”达标排放和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完善电力脱硫改造,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近年来,沛县坚持环保优先,设定环保门槛,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坚决拒绝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落地,积极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之变带来经济发展生态代价之减。该县委托东南大学编制《沛县循环经济建设发展规划》,通过省环保厅技术评审,是全省第一批编制和实施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的县区。其中,打造龙固循环经济工业园,合理配置产业群,优化资源利用产业链,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污染排放最小化。最新统计,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天数达到356天。
  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生态创建“硬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不能靠天,关键是积极的人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强度投入是最生动的诠释。
  走进沛县胡寨镇草庙新村,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系统运转良好,村民正享受着与城里人均等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其实,像草庙这样的生态设施运转已经遍布城乡。据沛县县长李晓雷介绍,以“美好城乡”建设为契机,全县在构建现代镇村体系的同时,配套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垃圾收运体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全县行政村垃圾收运覆盖率达到60%以上。
  数据显示,县里投入3800万元,全县15个镇均建成垃圾中转站,配备保洁员1791人,保洁车1535辆,大中型垃圾中转车65辆;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奖补垃圾收运体系的建设和运行。目前,垃圾填埋场日处理生活垃圾达300余吨,县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不止于垃圾处理的硬设施有了硬投入。在加快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总投资6亿元用于全县城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铺设管网287.3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2.9万吨,处理率达80%以上。仅2012年一年,新增投资近3亿元,新增日处理能力2.1万吨,新增管网100公里,15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实现全覆盖。在标准化建设镇级农贸市场方面,所有建制镇农贸市场均实施标准化改造,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投入近300万元,全县各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全县设5个医疗废弃物暂存点,统一收集、集中处置,做到日产日清,实现了医疗“两废”规范化处置。
  如今,污水横流、垃圾乱丢的“脏乱差”现象在沛县乡村成为记忆中的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幅村容整洁、村在景中、景在村中、乡风文明的怡心景象。
  综合整治,优化城乡环境新格局
  坚持环境优先,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生态改善,像落实经济指标一样落实好生态指标。这是沛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强烈共识。
  为维护好南水北调东线清水通道区水环境,沛县投资5亿元,建设了微山湖千岛湿地保护区,通过硬化修复堤岸、疏浚河道、加种植被等系列工程,水质得到彻底改善,达到地面水二类标准,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在大力实施生态修复上,加大全县7.96万亩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组织编报7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项目,总规模1.2万亩,新增产值4500万元,使采煤塌陷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
  沛县全面推进生态沛城、沿微山湖百里生态旅游走廊、沿大沙河百里绿色农业走廊“一城两廊”生态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城乡绿化建设,重点抓好湖西航道、顺堤河疏浚、西北绕城公路、徐沛快速通道、环微山湖大道沛县段等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抢抓黄河故道二次开发机遇,实施大沙河中弘疏浚、东西两条快速通道“一河两路”工程,建设百里大沙河生态农业带。2012年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3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44.20%、42.09%、8.46平方米;新增造林面积1.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5.8%。
  通过综合整治,提升农村环保的“短板”。沛县近来扎实开展美好城乡建设。按照“六整治六提升”要求,投入资金1.3亿元,全面完成239个村环境整治任务,实现全市第一、进入省第一梯队,杨屯镇彭官屯、敬安镇袁大庄等5个村通过省三星级“康居乡村”考核验收。12个建制镇建成省级以上生态镇,其中2个镇建成国家级生态镇;草庙村、任庄村获得国家级生态村称号,15个村获得省级生态村称号,全县80%以上的村获得市级生态村称号。
  沛县还初步尝试了跨区域联合执法。积极与山东微山县、鱼台县沟通衔接,对大屯、沛城、杨屯、龙固、安国等微山、鱼台边界地区50余家“五小企业”实施联合执法,彻底铲除危害百姓生活、破坏生态环境的小作坊。同时,形成整体联动的创建合力;水利局、城管局、商务局、卫生局等牵头单位积极加强四项重点工程业务指导;生态创建办公室及时做好与省市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加大了对重点工程的督查力度,助推了创建工作的序时进度。
  城乡大地,生态文明之花芬芳远播,科学发展、生态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也越走越坚实。
  【下 篇】
  美好愿景,凝聚沛县生态建设“正能量”
  创建国家生态县是沛县县委、县政府和120多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优美城乡环境的期盼。“面对新时期、新要求和全县人民的新期望,沛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保优先方针,牢牢抓住徐州‘两河两路’工程和黄河故道二次开发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努力创建国家生态县。”县委书记冯兴振充满信心地说。
  以“生态兴县”理念凝聚共识 沛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战线,牢固确立“生态兴县”的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坚持把抓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促进沛县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实现人民群众福祉、打造宜人宜居环境、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以坚强的领导、扎实的举措、浓厚的氛围,深入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宾馆、绿色家庭创建活动,深化公众生态文化意识,营造社会生态文化氛围,构建县、镇、村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县的创建网络,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机制。
  以“绿色之都”创建凝聚合力 沛县响亮提出打造“绿色之都”的目标、口号和要求,旨在更加注重生态功能品位的提升,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美丽新沛县天蓝水清地绿人好。着力构建“一城两廊”生态体系,在建设中优化生态环境,让绿化中有文化、绿化中有美化、绿化中有亮化的理念化为生动现实。加快实施“一湖两河”工程,在治理中优化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水生态、水景观功能,使“水绕城转、城在水中”的水韵灵动景观,进一步彰显了沛县滨湖亲水风貌。全力推进“一河两路”工程,在开发中优化生态环境,统筹黄河故道二次开发与生态建设、观光旅游建设、产业发展相结合,突出水网、路网、绿网建设和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共融共荣。
  以农村社区化集聚资源 立足县情实际,沛县坚持以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环境生态化、岗位职业化、管理科学化“五化”为引领,,创新思路贯彻落实江苏省美好城乡建设行动要求,积极探索农村社区化发展思路,突出生态宜居、产业集聚、功能配套,着力推动城乡优势互补、城镇农村联动发展,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提升。在率先启动国家生态县创建过程之初,村庄环境整治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抓紧抓实。努力按照“适度集聚、节约土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第一批8个新型社区试点已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省验收、取得苏北第一的好成绩,大屯镇安庄村等5个试点村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走在苏北前列。围绕天蓝、水清、地绿、人好,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因村制宜、注重特色,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119个环境整治村高标准通过省市验收,实现徐州第一、进入江苏第一梯队。村兴则县兴,生态立则发展优。沛县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出一个符合县域实际、拉长农村短板的新路子。
  【结 语】
  决胜未来看今朝
  转型发展跨越前行,生态建设蒸腾澎湃,环境优化而更加宜居,群众共享而更加幸福。沛县人信心满怀。
  决胜未来看今朝。沛县广大干部群众正在用最科学的规划理念引领,建设一个面向未来的生态沛县;用最灵活的体制机制推动,建设一个活力四射的“绿色之都”;用最饱满的工作激情支撑,建设一个永续发展的江苏“北大门”。

上一篇:三星如何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崛起
下一篇:苏酒集团荣膺“2012年江苏省质量管理优秀奖”

更多>>学会动态

更多>>品牌江苏产业联盟

Copyright © 2012 jsbran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62476号    技术支持:嘉硕网络    南京网站建设

    
Produced By 嘉硕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