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banner2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管理 >> 品牌领袖

曹德旺的俄罗斯投资探索:不是那么容易

    走在福耀集团于俄罗斯卡卢加州建立的新工厂内,一股浓浓的装修味扑鼻而来。由于恰逢周末,组装玻璃的流水线并没有全部开工。不过,依旧有不少中国籍员工在工厂内忙忙碌碌,将新运到的设备安放在指定位置。

    作为跻身全球汽车玻璃供应商前三名的福耀集团,也在21世纪初顺应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浪潮,在海外谋篇布局。

    在这片占地13万平方米的厂房中,《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知,制造汽车玻璃的新设备并没有完全进驻工厂,所以偌大的厂房目前看来还有些空空荡荡。不过,从工厂的正门走到后门,也要花费40多分钟。

    谈及之所以选择俄罗斯作为集团海外第一个生产基地,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告诉本报记者,这要缘于其1997年受俄罗斯杜马邀请在俄访问的经历。

    谈起上述访俄经历,曹德旺感慨说,尽管当时的俄罗斯还没有走出前苏联解体带来的阵痛,但资源的富足使得这个当时还处于休克疗法期间的国家犹如一块尚待开发的璞玉。“土地、矿产、淡水资源,甚至高素质低成本的人力资源,都使我非常羡慕这个国家。”

    在曹德旺看来,世纪之交的俄罗斯尚处于改革阶段,忙于理顺政治改革方面的各套制度,因此真正的开放还只是最近三四年的事。

    也正是在2011年7月,经过前期的考察,福耀集团选择了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西南部的卡卢加州作为其首个海外生产基地,项目投资总额为2亿美元,共分两期完成。一期设计产能为年供应100万套汽车安全玻璃,二期为200万套。今年,福耀集团顺利完成一期目标。

    在今年9月7日福耀玻璃的投产庆典仪式上,俄总理梅德韦杰夫发来贺电,不仅祝贺福耀俄罗斯工厂建成投产,还盛赞这一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俄联邦政府首脑办公室第一秘书长、卡卢加州州长、俄罗斯工业贸易部第一副部长和国际金融公司欧中亚部总裁等政要均莅临现场并致辞祝贺。

    小到一枚螺丝钉的海关认证

    不过,庆典风光的背后,仍难掩曹德旺近些年来在俄罗斯开厂遇到的种种问题。

     在其下榻的宾馆中,曹德旺告诉本报记者,在真正走进俄罗斯市场后,才发现问题不少。而“繁琐”则是曹德旺抱怨最多的两个字。

    “俄罗斯不同于欧美市场,总有自己的一套。尤其在税收方面,联邦有联邦的规定,州有州的规定,所以手续非常麻烦,让我们头疼不已。”曹德旺说,“除了税收,签证问题也很繁琐。俄罗斯在劳工签证方面卡得很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们的人员派遣。”

    此外,俄罗斯的海关认证也是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门槛。在俄罗斯,海关对于进口的设备有强制性和自愿性认证要求。而福耀俄罗斯工厂所需要的大型机械设备都隶属于俄海关强制性认证类别,因此都需要进行专门的认证。

    小陈和她的丈夫就负责福耀俄罗斯工厂的海关认证工作。谈起这份工作,小陈用“高强度”三个字来形容。

    由于工厂的设备尚未完全到位,因此,设备进关认证仍在进行中。小陈对本报记者举例道,俄罗斯海关对于设备认证极为严苛,小到一枚螺丝钉的原产地也需要提供证明。

    “如果是一些大厂家,还愿意提供原产地等基本信息,而那些不知名的小厂家根本不可能保存这些基本信息。”小陈说,同一个设备如果从美国或者其他国家进关,俄罗斯海关不会查得这么严。

    面对这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小陈无奈地表示,哪怕花三四个月也要找到出处,不然设备根本没法进入工厂。目前,除了小陈等5名中国员工奋斗在清关认证第一线,福耀俄罗斯工厂的设备清关还外包给了4家清关公司。

    一场特殊的员工见面会

    对于在俄罗斯的发展,曹德旺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在3年后,力争实现工厂的本地化管理,也就是说,届时工厂的500多名员工全部为俄罗斯人。目前,工厂的中方与俄方员工各占一半。但是,要在这个语言、思维方式、理念截然不同的国度实现企业本地化管理,注定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曹德旺的工厂里,本报记者偶遇一群在会议室中等待的俄罗斯员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曹董事长将对他们发表讲话。

    在随后40多分钟的发言中,通过翻译,曹德旺向俄方员工表达感谢之余,同时还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在整场讲话中,俄方员工不时会心一笑,不时窃窃私语,最后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一个名叫阿列克谢的小伙子用简单的英语对本报记者表示,听了董事长的讲话很兴奋,没想到董事长那么关心大家。

    当天,陪同曹德旺发表讲话的项目总经理陈初晴,也围了条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情的丝巾。陈初晴对此表示,就是要让俄方员工感受到,大家都是一家人。

   “其实,曹总刚到俄罗斯的时候,已对厂里的中国员工讲话鼓劲了。”陈初晴说,“但后来一想,不能对俄方员工有差别对待呀。”于是才有了上述一幕。

    当然,陈初晴也感慨道,很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尽管牢记要做到“本地化”,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了这一点,因此,与当地的融合效果不尽如人意。

上一篇:刘强东:京东一直致力于“站着挣钱”
下一篇:那个成就诺基亚辉煌的CEO

更多>>学会动态

更多>>品牌江苏产业联盟

Copyright © 2012 jsbran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62476号    技术支持:嘉硕网络    南京网站建设

    
Produced By 嘉硕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