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 让这座城市更精彩
文章来源:中国小康网 文章编辑:陈瑜欣 浏览量:2801次 发布时间:2014-03-24
2014年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引起社会共鸣。一首“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唱响主旋律。当重拾社会诚信,弘扬精神文明的今天,江苏省泗阳县委宣传部马霞同志讲述了身边的点滴,他们是平凡人,但平凡的故事使人深思,催人奋进。
真情释放“雷锋精神”——记泗阳县小餐馆经营户陈相泰
今年40岁的江苏省泗阳县陈记饭局小餐馆经营户陈相泰,自2011年以来,他热心投入爱心公益活动,注册爱心联盟QQ群,牵头成立泗阳县阳光爱心协会,用行动将爱心传递,播下一片爱的阳光,收获着灿烂的人生!
2014年1月12日是星期天,徐小香、徐小建、徐小显姐弟三人正在做作业。此时,啪啪啪的敲门声惊动了三个孩子,徐小香打开门,只见陈相泰拎着冬装、肉圆子等物品站在门外。
“小建、小显,陈爸爸来了。”“陈爸爸!陈爸爸!”说话间,三个孩子跑过来拥抱着陈相泰。陈相泰摸摸这个头,又亲亲那个脸,三个孩子依偎在陈相泰的怀里,就像自家孩子一样亲。
陈相泰与三个孩子结缘还是去年的事。去年年前,陈相泰听朋友说,王集镇前圩村有三个孤儿,父亲去世,疯癫的母亲也不知去向,无依无靠的三个孩子靠政府的低保救助生活。午饭后,陈相泰就乘坐公交车赶往前圩村一探究竟。
来到前圩村,眼前的房子让陈相泰惊呆了!这是三间四面透风的房子,家徒四壁,一张铺着稻草的床上,三个孩子卷缩在单薄的被子里取暖。陈相泰从孩子的目光中读出了惊恐、呆滞和疑惑。交谈中,陈相泰得知,三个孩子最大的只有12岁,最小的7岁,上学和生活费都由学校负责免除。
打那之后,陈相泰每个月都要看望徐小香、徐小建、徐小显姐弟三人,给他们送去棉衣、书包和好吃的食物。一段时间没去,陈相泰就感觉有什么事情没做;孩子们也都把陈相泰当作自己的爸爸。每到星期天,孩子们都会踮着脚尖巴望着陈相泰的到来。每次离开时,懂事的孩子们一起抱着陈相泰不让走。
帮助这样的困难孩子,陈相泰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回了。“19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是热心人的帮助,才让我有了今天的好日子。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有能力后一定要去帮助别人。”陈相泰说。
家住王集的张云飞是陈相泰的又一个“儿子”,今年12岁,父亲双目失明,母亲离家出走,没有经济来源,父子俩相依为命。陈相泰待这个“儿子”比亲生儿子还好,陈相泰还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送到张云飞家中,让孩子再也不用每日步行往返12公里上学。小云飞在他感染教育下,一人挑起家庭重担,家里家外的活做得有条有理,校里校外常做公益好事,光荣当选“宿迁市十大美德少年标兵”、“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并作客江苏卫视《德行天下》栏目接受访谈。
现在,每逢年节,尤其是父亲节的时候,陈相泰总会收到那些他资助的孩子们发来的祝福短信。尽管手机存储卡有限,但他从来舍不得删掉这些孩子们发来的简短话语。
张兰之是陈相泰经常看望的孤寡老人中年纪最长的。陈相泰的笔记本里,像张兰之这样的孤寡老人有87名。这些老人家住哪里,居住情况,身体情况,陈相泰都能“一口清”。
“孝心无轻疏世间高龄皆父母,年老不孤独天下晚辈尽儿女”。这是陈相泰爱心路上一直秉承的理念。他和会员们定期走访探望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为老人做饭、打扫卫生、理发、修剪指甲,料理日常生活起居。重阳节、中秋节之际,陈相泰带着会员们来到临河镇、李口镇等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了无糖月饼、牛奶、洗漱用品和一些生活用品。
平时,陈相泰除了打理好自己的小餐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助学、助老、助残上。据不完全统计,陈相泰每周有一大半时间都奔波在下乡家访贫困户的路上,3年时间骑车往返城乡3万公里,骑坏2辆电瓶车,助困走访足迹遍布252个村落、58所中小学校、19家敬老院和百余名重病患者家中。
陈相泰在自己当好爱心“爸爸”、“儿子”、“兄弟”的同时,发动身边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自己的爱心团队。2011年11月29日,他发起组建了“泗阳爱心联盟QQ群”;2013年11月23日,他牵头注册成立了泗阳县阳光爱心协会。目前,协会网聚1200名爱心人士参与公益活动,先后募集衣服30000余件,书籍20000余册,善款22万余元,为众多贫困学子、困难家庭送去了温暖。
陈相泰和阳光爱心协会会员们的爱心事迹受到新闻媒体普遍关注,《新华日报》、《宿迁日报》、江苏文明网等媒体多次报道,他自己也先后荣获“泗阳好人”、“宿迁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角色互换,爱心不变。”就这样,陈相泰,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无怨无悔,用爱心让人间真情之路向远方延伸……
真诚体现人生价值——“80后最美的哥”左臣先进事迹材料
一位平凡“的哥”,年轻的“80后”小伙子,却在2012年11月12日这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重诺守信的崇高品质,用淡定朴实演绎着从善如流的高尚情操。他的事迹一时间传遍了泗阳的大街小巷,吸引了诸多媒体竞相报道,令人们对他刮目相看,泗阳县文明办和县电视台“鲜花与文明同行”栏目组专程为他送去了鲜花,他就是泗阳县通和出租车有限公司苏NJ2246出租车司机左臣。
左臣,1988年1月出生,宿迁市泗阳县人。一名平凡的“80后的哥”,出身在农民家庭的左臣,个子中等,戴着眼镜,面带微笑,略显腼腆,家住泗阳县周庄小区。他在谈及自己捡到30多万元巨款经过时,表现的十分平淡,好像在谈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事情发生在2012年11月12日下午3时左右,左臣从泗阳县中医院门前带着的两名乘客到泗阳大酒店门前下车后,左臣习惯性地从车子后视镜扫了一眼后座,发现一个女式挎包落在了车子上,他停车后打开包的一刹那,包内成捆的现金及项链、戒指等物品把他给惊呆了,现场粗粗清点一下,居然有30多万元。面对巨款,左臣没有犹豫、更没有动心,左臣首先想到这包可能就是刚才的两位乘客粗心落下的,他随即调转车头赶到泗阳大酒店附近寻找失主,可是在酒店内外找了一大圈也没有发现刚才的那两位乘客,左臣不敢大意,立即驱车来到公司,将遗落在车上的挎包完好地上交公司登记保管,以方便失主查找和认领。
几经周折,终于查清了包的失主是泗阳县新袁镇的孙女士后,左臣便急忙拨打孙女士的手机号码,但一连打了数次,都没人接听,一直到晚上10点多钟,才和孙女士联系上,第二天早上7点半,当孙女士来到公司急忙打开失而复得的包,看到30多万现金一分不少时,忍不住流出了激动的眼泪。为了表达感谢,孙女士当场拿出1000元钱塞到左臣的手中,左臣坚持没要,问他的名字叫什么、家住在哪里,左臣都没有说……只是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便打开车门上车载客去了。
可以说,30多万元现金,对于每月起早贪黑才有4000元左右收入的左臣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他开出租车6年的全部收入,但面对这笔巨款,他没有动心,更没有犹豫,想到的是失主的焦急,是如何尽快找到失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捡到乘客的财物肯定要归还,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做人标准。“这件事在我看来就是平常小事,晚上回家连家人都没告诉,老婆也是第二天中午才从朋友那里知道的”。左臣的良好道德和做人标准,背后彰显着一位“80后的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为表彰左臣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文明风尚,泗阳县交通运输局专门召开“学习左臣先进事迹,争做左臣式好员工”动员大会,泗阳县委县政府授予左臣“诚实守信好青年”荣誉称号,组织动员全县干群向左臣同志学习,并奖励他1万元奖金。然而,颁奖仪式刚一结束,1万元的奖金还没捂热,他就将这笔奖金转手捐给了泗阳中学的4名贫困学生,受资助的这4名学生都来自于泗阳中学高一年级,家境贫困,但学习成绩优异,对于他们来说,左臣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学习上的信念和爱的接力与传递,正如左臣在捐款时所说:“我也曾经是贫困学生,是社会上的好心人帮助我完成了学业,我要用这笔钱来帮助比我更困难的人,也是尽我回报社会的一点小小心意吧”。
在左臣的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了出租车“爱心车队”,已有31辆出租车加入到了这个爱心组织,他们的身影不断地出现在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家中、城乡敬老院里、遇到困难的路人面前,先后为困难群体募捐款物6万余元、免费接送150多人次、拾金不昧27人次、归还现金5万余元、手机17部、银行卡等物品50余件,一群“最美的哥”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小小的车厢成为了演绎感动的大舞台,他们用爱心善举铸就了泗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股正能量,成为城市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2012年12月左臣被评为“江苏好人”,2013年1月被泗阳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泗阳十大好人”,2013年1月荣登“中国好人榜”被评为“诚实守信中国好人”, 2013年3月被评选为“感动宿迁十大人物”,2013年5月被泗阳县委县政府授予“泗阳县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央视13套《新闻直播间》、江苏卫视、《新华日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网、网易网、腾讯网、中国江苏网等众多主流媒体分别2次聚焦报道左臣拾金不昧和捐助贫困学生的先进事迹;中国文明网、江苏文明网、新闻媒体先后多次报道左臣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和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先进事迹。今天的左臣仍一如既往地在泗阳的城市道路上奔忙着,无论风霜雨雪,他都用实际行动展示着新时代出租车司机的良好风范。他现在已是“泗阳爱心联盟”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核心成员,这是一群富有爱心自发组织起来的网友,他们完全是志愿奉献爱心,凭借“把爱随身携带”的心愿,利用空闲时间,“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积极助学助残,为贫困群众送爱心、为留守儿童送温暖,在左臣等先进典型人物的引领下“泗阳爱心联盟”志愿者QQ群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成员近600名,参与组织募集衣服已达近万件,书籍2千余册,善款数万元,为众多贫困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送去了关心和帮助。
真心传递着“精神文明”——泗阳县春晖爱心助学协会张矾先进事迹
张矾是宿迁市泗阳县一名从事墙纸经营的个体户。从2010年11月起“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童,到创建“春晖民间助学”QQ群,成立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网聚了975名爱心人士,共同帮助了159名农村贫困学童读书圆梦。
张矾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曾因贫困辍学,全家得到一位好心人长达10年的无私帮助,张矾也在好心人的资助下完成初中学业。
从失学到得到别人帮助,张矾就在心里暗暗立下一个志愿:要受助反哺,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传递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结婚成家后,张矾开始了爱心传递之旅,她早在2004年就志愿加入到了“感恩中国”志愿服务组织,成为其中一员。
2010年11月18日,张矾参加泗阳县组织的“一对一”爱心助学活动,认助了该县王集镇武集村贫困学生刘荣荣,每年开学前,张矾都要上门把学费、学习用品和换季衣物送到家中。在帮助刘荣荣的过程中张矾发现农村还有不少和刘荣荣一样的家庭贫困儿童面临辍学,于是,她在2011年11月创建了 “泗阳春晖民间助学”QQ群(群号:129174849),开设春晖民间助学网(网址:http://www.siyangchunhui.com/),呼吁更多的网络爱心人士参与爱心接力,向贫困学童传递更多的关爱。在她的倡导下,群员达到近千人,自从成立助学群后,张矾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帮困助学上,对店铺的经营交给了雇员打理,过问很少。
在QQ群刚成立的那段日子里,每天天一亮,张矾就背着大包小包,挤公交车,走乡村道路,把在网上募集的助学金、学习用品、衣物等送到贫困学童手中。一天下来,双脚磨出了血泡,人累得像散了架似得。为了把捐助人的爱心及时送到受资助对象手中,方便成员活动,张矾按揭贷款购买了一辆轿车,不到一年,行驶3万多公里,一切费用全部是自掏腰包,而所有的捐赠资金,均按捐赠人要求及时送到受助人手中,资助账单每天在群内、网站、微博等“晾晒”,接受大家监督。
2013年,由张矾发起的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正式成立。
只要有会员的地方,就有募捐点。现在,泗阳春晖民间助学协会的会员已遍布全国各地,成员975名,在常州、南京、杭州等地设有募捐分站11个。在张矾自己经营的墙纸商店里,每天从全国各地汇聚来的助学资金、爱心物品,由会员义工按档分类及时发放到被资助对象家中,她的店面也成了捐助物品的集散地。
无论风和日丽,还是雨雪交加,在每学期的开学前,159名受资助的贫困学生都会准时收到张矾带领会员义工送来的学费以及学习和生活用品,平时,张矾还组织成员定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状态。
爱在用心传递,爱在四处蔓延。“我曾因家庭贫穷辍学,是好心人帮助了我,现在,我不能再让这些和我一样想读书的孩子上不了学。”张矾朴实的话语让人尊敬, “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捐赠不是一定要花销大笔的钱,您的一支笔、一块橡皮、一件旧衣服,一句鼓励的话语和一个真诚的微笑,都能让孩子们得到温暖。”她说,我只是在受助反哺,只是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传递社会关爱。
“受到别人帮助很幸福,帮助别人更快乐。”这是泗阳春晖民间助学协会全体成员共同的心声。钱不在多少,爱心不在贫富,“张矾”们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也诠释着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香港《大公报》、《宿迁日报》、江苏文明网、江苏电视台、宿迁电视台、泗阳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张矾的无私助学事迹,先后被评选为“江苏省十佳巾帼志愿者”、“江苏好青年”、“中国好人”、“江苏好人”等荣誉称号。
真情释放“雷锋精神”——记泗阳县小餐馆经营户陈相泰
今年40岁的江苏省泗阳县陈记饭局小餐馆经营户陈相泰,自2011年以来,他热心投入爱心公益活动,注册爱心联盟QQ群,牵头成立泗阳县阳光爱心协会,用行动将爱心传递,播下一片爱的阳光,收获着灿烂的人生!
2014年1月12日是星期天,徐小香、徐小建、徐小显姐弟三人正在做作业。此时,啪啪啪的敲门声惊动了三个孩子,徐小香打开门,只见陈相泰拎着冬装、肉圆子等物品站在门外。
“小建、小显,陈爸爸来了。”“陈爸爸!陈爸爸!”说话间,三个孩子跑过来拥抱着陈相泰。陈相泰摸摸这个头,又亲亲那个脸,三个孩子依偎在陈相泰的怀里,就像自家孩子一样亲。
陈相泰与三个孩子结缘还是去年的事。去年年前,陈相泰听朋友说,王集镇前圩村有三个孤儿,父亲去世,疯癫的母亲也不知去向,无依无靠的三个孩子靠政府的低保救助生活。午饭后,陈相泰就乘坐公交车赶往前圩村一探究竟。
来到前圩村,眼前的房子让陈相泰惊呆了!这是三间四面透风的房子,家徒四壁,一张铺着稻草的床上,三个孩子卷缩在单薄的被子里取暖。陈相泰从孩子的目光中读出了惊恐、呆滞和疑惑。交谈中,陈相泰得知,三个孩子最大的只有12岁,最小的7岁,上学和生活费都由学校负责免除。
打那之后,陈相泰每个月都要看望徐小香、徐小建、徐小显姐弟三人,给他们送去棉衣、书包和好吃的食物。一段时间没去,陈相泰就感觉有什么事情没做;孩子们也都把陈相泰当作自己的爸爸。每到星期天,孩子们都会踮着脚尖巴望着陈相泰的到来。每次离开时,懂事的孩子们一起抱着陈相泰不让走。
帮助这样的困难孩子,陈相泰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回了。“19岁那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是热心人的帮助,才让我有了今天的好日子。当时我就下定决心,有能力后一定要去帮助别人。”陈相泰说。
家住王集的张云飞是陈相泰的又一个“儿子”,今年12岁,父亲双目失明,母亲离家出走,没有经济来源,父子俩相依为命。陈相泰待这个“儿子”比亲生儿子还好,陈相泰还买了一辆新的自行车送到张云飞家中,让孩子再也不用每日步行往返12公里上学。小云飞在他感染教育下,一人挑起家庭重担,家里家外的活做得有条有理,校里校外常做公益好事,光荣当选“宿迁市十大美德少年标兵”、“江苏省百名美德少年”,并作客江苏卫视《德行天下》栏目接受访谈。
现在,每逢年节,尤其是父亲节的时候,陈相泰总会收到那些他资助的孩子们发来的祝福短信。尽管手机存储卡有限,但他从来舍不得删掉这些孩子们发来的简短话语。
张兰之是陈相泰经常看望的孤寡老人中年纪最长的。陈相泰的笔记本里,像张兰之这样的孤寡老人有87名。这些老人家住哪里,居住情况,身体情况,陈相泰都能“一口清”。
“孝心无轻疏世间高龄皆父母,年老不孤独天下晚辈尽儿女”。这是陈相泰爱心路上一直秉承的理念。他和会员们定期走访探望敬老院的孤寡老人,为老人做饭、打扫卫生、理发、修剪指甲,料理日常生活起居。重阳节、中秋节之际,陈相泰带着会员们来到临河镇、李口镇等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了无糖月饼、牛奶、洗漱用品和一些生活用品。
平时,陈相泰除了打理好自己的小餐馆,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助学、助老、助残上。据不完全统计,陈相泰每周有一大半时间都奔波在下乡家访贫困户的路上,3年时间骑车往返城乡3万公里,骑坏2辆电瓶车,助困走访足迹遍布252个村落、58所中小学校、19家敬老院和百余名重病患者家中。
陈相泰在自己当好爱心“爸爸”、“儿子”、“兄弟”的同时,发动身边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自己的爱心团队。2011年11月29日,他发起组建了“泗阳爱心联盟QQ群”;2013年11月23日,他牵头注册成立了泗阳县阳光爱心协会。目前,协会网聚1200名爱心人士参与公益活动,先后募集衣服30000余件,书籍20000余册,善款22万余元,为众多贫困学子、困难家庭送去了温暖。
陈相泰和阳光爱心协会会员们的爱心事迹受到新闻媒体普遍关注,《新华日报》、《宿迁日报》、江苏文明网等媒体多次报道,他自己也先后荣获“泗阳好人”、“宿迁市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角色互换,爱心不变。”就这样,陈相泰,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无怨无悔,用爱心让人间真情之路向远方延伸……
真诚体现人生价值——“80后最美的哥”左臣先进事迹材料
一位平凡“的哥”,年轻的“80后”小伙子,却在2012年11月12日这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重诺守信的崇高品质,用淡定朴实演绎着从善如流的高尚情操。他的事迹一时间传遍了泗阳的大街小巷,吸引了诸多媒体竞相报道,令人们对他刮目相看,泗阳县文明办和县电视台“鲜花与文明同行”栏目组专程为他送去了鲜花,他就是泗阳县通和出租车有限公司苏NJ2246出租车司机左臣。
左臣,1988年1月出生,宿迁市泗阳县人。一名平凡的“80后的哥”,出身在农民家庭的左臣,个子中等,戴着眼镜,面带微笑,略显腼腆,家住泗阳县周庄小区。他在谈及自己捡到30多万元巨款经过时,表现的十分平淡,好像在谈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事情发生在2012年11月12日下午3时左右,左臣从泗阳县中医院门前带着的两名乘客到泗阳大酒店门前下车后,左臣习惯性地从车子后视镜扫了一眼后座,发现一个女式挎包落在了车子上,他停车后打开包的一刹那,包内成捆的现金及项链、戒指等物品把他给惊呆了,现场粗粗清点一下,居然有30多万元。面对巨款,左臣没有犹豫、更没有动心,左臣首先想到这包可能就是刚才的两位乘客粗心落下的,他随即调转车头赶到泗阳大酒店附近寻找失主,可是在酒店内外找了一大圈也没有发现刚才的那两位乘客,左臣不敢大意,立即驱车来到公司,将遗落在车上的挎包完好地上交公司登记保管,以方便失主查找和认领。
几经周折,终于查清了包的失主是泗阳县新袁镇的孙女士后,左臣便急忙拨打孙女士的手机号码,但一连打了数次,都没人接听,一直到晚上10点多钟,才和孙女士联系上,第二天早上7点半,当孙女士来到公司急忙打开失而复得的包,看到30多万现金一分不少时,忍不住流出了激动的眼泪。为了表达感谢,孙女士当场拿出1000元钱塞到左臣的手中,左臣坚持没要,问他的名字叫什么、家住在哪里,左臣都没有说……只是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便打开车门上车载客去了。
可以说,30多万元现金,对于每月起早贪黑才有4000元左右收入的左臣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他开出租车6年的全部收入,但面对这笔巨款,他没有动心,更没有犹豫,想到的是失主的焦急,是如何尽快找到失主。“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捡到乘客的财物肯定要归还,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做人标准。“这件事在我看来就是平常小事,晚上回家连家人都没告诉,老婆也是第二天中午才从朋友那里知道的”。左臣的良好道德和做人标准,背后彰显着一位“80后的哥”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
为表彰左臣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文明风尚,泗阳县交通运输局专门召开“学习左臣先进事迹,争做左臣式好员工”动员大会,泗阳县委县政府授予左臣“诚实守信好青年”荣誉称号,组织动员全县干群向左臣同志学习,并奖励他1万元奖金。然而,颁奖仪式刚一结束,1万元的奖金还没捂热,他就将这笔奖金转手捐给了泗阳中学的4名贫困学生,受资助的这4名学生都来自于泗阳中学高一年级,家境贫困,但学习成绩优异,对于他们来说,左臣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学习上的信念和爱的接力与传递,正如左臣在捐款时所说:“我也曾经是贫困学生,是社会上的好心人帮助我完成了学业,我要用这笔钱来帮助比我更困难的人,也是尽我回报社会的一点小小心意吧”。
在左臣的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了出租车“爱心车队”,已有31辆出租车加入到了这个爱心组织,他们的身影不断地出现在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家中、城乡敬老院里、遇到困难的路人面前,先后为困难群体募捐款物6万余元、免费接送150多人次、拾金不昧27人次、归还现金5万余元、手机17部、银行卡等物品50余件,一群“最美的哥”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小小的车厢成为了演绎感动的大舞台,他们用爱心善举铸就了泗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股正能量,成为城市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2012年12月左臣被评为“江苏好人”,2013年1月被泗阳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泗阳十大好人”,2013年1月荣登“中国好人榜”被评为“诚实守信中国好人”, 2013年3月被评选为“感动宿迁十大人物”,2013年5月被泗阳县委县政府授予“泗阳县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央视13套《新闻直播间》、江苏卫视、《新华日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网、网易网、腾讯网、中国江苏网等众多主流媒体分别2次聚焦报道左臣拾金不昧和捐助贫困学生的先进事迹;中国文明网、江苏文明网、新闻媒体先后多次报道左臣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和参与社会志愿服务的先进事迹。今天的左臣仍一如既往地在泗阳的城市道路上奔忙着,无论风霜雨雪,他都用实际行动展示着新时代出租车司机的良好风范。他现在已是“泗阳爱心联盟”社会志愿服务组织的核心成员,这是一群富有爱心自发组织起来的网友,他们完全是志愿奉献爱心,凭借“把爱随身携带”的心愿,利用空闲时间,“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积极助学助残,为贫困群众送爱心、为留守儿童送温暖,在左臣等先进典型人物的引领下“泗阳爱心联盟”志愿者QQ群已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成员近600名,参与组织募集衣服已达近万件,书籍2千余册,善款数万元,为众多贫困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送去了关心和帮助。
真心传递着“精神文明”——泗阳县春晖爱心助学协会张矾先进事迹
张矾是宿迁市泗阳县一名从事墙纸经营的个体户。从2010年11月起“一对一”资助贫困学童,到创建“春晖民间助学”QQ群,成立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网聚了975名爱心人士,共同帮助了159名农村贫困学童读书圆梦。
张矾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曾因贫困辍学,全家得到一位好心人长达10年的无私帮助,张矾也在好心人的资助下完成初中学业。
从失学到得到别人帮助,张矾就在心里暗暗立下一个志愿:要受助反哺,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传递社会的温暖与关爱。
结婚成家后,张矾开始了爱心传递之旅,她早在2004年就志愿加入到了“感恩中国”志愿服务组织,成为其中一员。
2010年11月18日,张矾参加泗阳县组织的“一对一”爱心助学活动,认助了该县王集镇武集村贫困学生刘荣荣,每年开学前,张矾都要上门把学费、学习用品和换季衣物送到家中。在帮助刘荣荣的过程中张矾发现农村还有不少和刘荣荣一样的家庭贫困儿童面临辍学,于是,她在2011年11月创建了 “泗阳春晖民间助学”QQ群(群号:129174849),开设春晖民间助学网(网址:http://www.siyangchunhui.com/),呼吁更多的网络爱心人士参与爱心接力,向贫困学童传递更多的关爱。在她的倡导下,群员达到近千人,自从成立助学群后,张矾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帮困助学上,对店铺的经营交给了雇员打理,过问很少。
在QQ群刚成立的那段日子里,每天天一亮,张矾就背着大包小包,挤公交车,走乡村道路,把在网上募集的助学金、学习用品、衣物等送到贫困学童手中。一天下来,双脚磨出了血泡,人累得像散了架似得。为了把捐助人的爱心及时送到受资助对象手中,方便成员活动,张矾按揭贷款购买了一辆轿车,不到一年,行驶3万多公里,一切费用全部是自掏腰包,而所有的捐赠资金,均按捐赠人要求及时送到受助人手中,资助账单每天在群内、网站、微博等“晾晒”,接受大家监督。
2013年,由张矾发起的泗阳县春晖民间助学协会正式成立。
只要有会员的地方,就有募捐点。现在,泗阳春晖民间助学协会的会员已遍布全国各地,成员975名,在常州、南京、杭州等地设有募捐分站11个。在张矾自己经营的墙纸商店里,每天从全国各地汇聚来的助学资金、爱心物品,由会员义工按档分类及时发放到被资助对象家中,她的店面也成了捐助物品的集散地。
无论风和日丽,还是雨雪交加,在每学期的开学前,159名受资助的贫困学生都会准时收到张矾带领会员义工送来的学费以及学习和生活用品,平时,张矾还组织成员定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状态。
爱在用心传递,爱在四处蔓延。“我曾因家庭贫穷辍学,是好心人帮助了我,现在,我不能再让这些和我一样想读书的孩子上不了学。”张矾朴实的话语让人尊敬, “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捐赠不是一定要花销大笔的钱,您的一支笔、一块橡皮、一件旧衣服,一句鼓励的话语和一个真诚的微笑,都能让孩子们得到温暖。”她说,我只是在受助反哺,只是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传递社会关爱。
“受到别人帮助很幸福,帮助别人更快乐。”这是泗阳春晖民间助学协会全体成员共同的心声。钱不在多少,爱心不在贫富,“张矾”们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一颗颗幼小的心灵,也诠释着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香港《大公报》、《宿迁日报》、江苏文明网、江苏电视台、宿迁电视台、泗阳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张矾的无私助学事迹,先后被评选为“江苏省十佳巾帼志愿者”、“江苏好青年”、“中国好人”、“江苏好人”等荣誉称号。
(任俊杰 孙荣江)
上一篇:正能量——丹徒好青年勇救落水老人
下一篇:李彦宏:互联网产业并非三足鼎立
更多>>学会动态
- 汤沟国藏·2023江苏品牌大会暨长…
- 江苏省品牌学会2022年度大事记
- 2022年世界创意经济峰会柯桥论坛…
- 省品牌学会专家赋能南京中小企业…
- 江苏省品牌学会会长徐浩然博士调…
- 王国斌陪同长三角老字号品牌集聚…
- 中国品牌节发起人兼秘书长王永来…
- 省品牌学会秘书长一行走访唐风汉…
- 王国斌秘书长昨走访中国盐商网、…
- 江苏洞庭山矿泉水集团再次助力南…
- 关于《江苏行业名牌评价通则》 团…
- 江苏品牌数字营销沙龙第一期重磅…
- 关于《江苏省著名品牌评价通则》…
- 江苏省品牌学会创投专业委员会在…
- 江苏省品牌学会营销数字化专业委…
- 江南贡泉为南京抗疫人员送清泉
- 国缘V9·2025中国品牌日·江苏品…
- 江苏品牌数字营销沙龙第一期圆满…
- 2021长三角全球创意设计大赛落地…
- 省品牌学会秘书长一行走访无锡国…
- 汤沟国藏·2023江苏品牌大会暨长…
- 江苏省品牌学会2022年度大事记
- 2022年世界创意经济峰会柯桥论坛…
- 省品牌学会专家赋能南京中小企业…
- 江苏省品牌学会会长徐浩然博士调…
- 王国斌陪同长三角老字号品牌集聚…
- 中国品牌节发起人兼秘书长王永来…
- 省品牌学会秘书长一行走访唐风汉…
- 王国斌秘书长昨走访中国盐商网、…
- 江苏洞庭山矿泉水集团再次助力南…
- 关于《江苏行业名牌评价通则》 团…
- 江苏品牌数字营销沙龙第一期重磅…
- 关于《江苏省著名品牌评价通则》…
- 江苏省品牌学会创投专业委员会在…
- 江苏省品牌学会营销数字化专业委…
- 江南贡泉为南京抗疫人员送清泉
- 国缘V9·2025中国品牌日·江苏品…
- 江苏品牌数字营销沙龙第一期圆满…
- 2021长三角全球创意设计大赛落地…
- 省品牌学会秘书长一行走访无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