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banner2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管理 >> 品牌速递

火遍外网的爷爷版“李子柒”惊呆亿万老外:您还缺孙子吗?


“李子柒到底算不算文化输出”的争论,在国内甚嚣尘上之时,一条中国板凳却在外网上火了。

不到10分钟的视频,被外国网友观看了1178万次,评论区里一片膜拜之声:

原来中国功夫不止在拳脚,手上功夫也令人拍案叫好;

在地球上活了28年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东西,我好可怜……

这凳子太厉害了吧,打开的一瞬间我惊掉了下巴;

我愿烧掉我所有技术证书换老爷子一身手艺……


不用一根钉子、一滴胶水、一颗螺丝,只凭借一双巧手,就将一块普通木头变成可以任意折叠甚至变形的凳子。

这位巧手大爷,在油管上人称“阿木爷爷”。

注册不到两年,他就凭借手工制作的绝活,在油管圈粉64万,吸引了近1亿4千万的播放量。



在油管的平均观看排行榜上,阿木爷爷的视频排在第四。他一共上传了217个视频,每条都是几百万人观看。



不光是制作鲁班凳,这位宝藏爷爷单凭一双巧手,为自己的小孙子造出了令上亿老外叹为观止的神奇童年。

01

令阿木爷爷火到国外的这款鲁班凳,又名鲁班枕,俗名“瞎掰”。相传是2600年前,战国时期的木匠鼻祖鲁班发明的。

它既可以打开当小板凳用,又可以在睡觉时当枕头。别说外国人,我一个中国人也是大开眼界。看看这制作过程:

先用磨砂纸把木头磨平整:


然后用尺子和笔在木头上画好尺寸:



接着,把木块绑到树上按照尺寸开锯:


再经过一步步的钻、凿、磨:


一把坚固实用又便捷轻巧的鲁班凳,这才出现在大家面前:


一块整木头,不用钉子、不用胶水、不用任何金属,只靠铅笔、尺子、锯、钻头和凿头,就能做出来这样一把小板凳。看似没有任何支撑却又紧密无间,开合自如。

视频下面,许多网友留言:

我是张着嘴巴看完这个视频的……

简直就是鲁班在世!

居然不用一个现代工具就能做出来,谁能好心告诉我这是怎么办到的?

还有人赞叹说“堪称中国版宜家”,直接就有网友在线科普:“您这次可高看宜家了,这可是中国2500多年前就有的手艺!”

中国馆

还有比鲁班凳更惊人的。

这是他一手锯出来的世博会中国馆微缩版:


阿木爷爷用42根榫卯棱、4根榫卯柱、1个榫卯基,外加27道锁,完美复刻了中国馆。



环环相扣的机巧,程序极其复杂繁琐,浓缩了古人的精深智慧。

哪里还需要去上海排队看人头呢?光是呆在家里研究这个小物件,怕是都看不过来了吧?

除了这些东西,阿木爷爷还给自己可爱的小孙子做了很多很多玩具。

有一次,小孙子吃苹果的时候问,“爷爷爷爷,你会做苹果吗?”

爷爷哈哈一笑,当即就给小孙子做了一个苹果外形的鲁班锁。这个锁不会坏掉,而且还能拆拆卸卸,带给了小孙子独特的童年乐趣。





再看看这个手摇风扇泡泡机:

村里的小孩子有玩具,小孙子也吵着要。看到别人吹泡泡,爷爷立即给他做了一个升级版的泡泡机。不仅可以出泡泡,还可以吹风。

夏天里任谁拿出来,都绝对是整个村最靓的仔。


还有益智汉诺塔:


竹筒拨浪鼓:


看到电视上的汽车广告,小孙子嚷嚷着要,爷爷二话不说就造出一台木质精雕小汽车:



还有会走路的变形金刚:


会蹦哒的小袋鼠:


会武斗的小人儿:


蛐蛐窝:



小木船:


爷孙款专属秋千:


关公大刀:


竹制小木马:


我的滑板车,在光滑的地上摩擦,摩擦:


这个三轮车也太时尚了吧?


小猪佩奇在小朋友间特别受欢迎,阿木爷爷的小孙子吵着也要,阿木爷爷便做了独一份硬核玩具。


没用一块轴承,更没有电线和电池,却造出来一枚能走路的小猪佩奇。

看到阿木爷爷做的佩奇后,我立马登陆淘宝,想买一个自己玩玩,琳琅满目的佩奇玩偶却让我越看越索然乏味。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身边充斥着千篇一律的工业制品,它们足够精致、足够时髦,也能换来一时的开心,却独独换不回心底的温暖。

每个木制品成型后,阿木爷爷都不忘拿着砂纸,里里外外打磨光滑,再抹一道油,避免小孙子被木刺刮伤。

视频里这一双手有多粗糙,那颗爱护孙儿的心,也许就有多柔软。


就像是孙子专属的机器猫,阿木爷爷这一手绝活,给了孙儿一个独一无二的童年。除了上面那些,还有爬单杠的小木人、竹喇叭、鸟哨……

不管孙子看中了别家小朋友什么玩具,阿木爷爷都能淡淡地来一句:

“这个太简单了,我做个高级的……”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视频火了以后,很多人在网上留言:问一下爷爷,还缺孙子吗?


早已走过童年的我们,想要的哪里是一条板凳、一只玩偶,我们想要的是一个和蔼可亲的机器猫爷爷啊。



02

阿木爷爷本名叫王德文,现年61岁(一说63岁),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

老家山东聊城,后来到了广西和儿子一起居住。老人家1970年开始学做木匠,迄今已和木头打了49年的交道。

爷爷小时候家境不好,9岁时就没了父亲,母亲身体很弱,他早早便挑起养家的重担,还要照顾弟弟们的生活。

十四五岁时,因为家里的木头锅盖坏了,做饭做不熟,又没钱买新的,就自己动手做了一只锅盖。

做木匠的邻居到他家来,看到锅盖随口夸赞了两句,他就趁机求人家:

“我给你拉拉锯行吗?不要一分钱,就是想学艺。”

邻居没忍心拒绝,阿木爷爷开始做起了学徒。他特别努力,早起给师傅干活,干到下午才回家。

从那时起,阿木爷爷的木匠活就一直没撂下。这家锯,那家凿,串过千家门,吃过万家饭,才练就了视频里的“一身中国功夫”。


阿木爷爷说,工艺品看着好玩,但是很费脑子。木匠活其实都不简单,必须要细心再细心。

木头截短了一点长了一点,木块削厚了一点薄了一点,都不成。稍微一点点的差别,就能影响整个制作的完整性和平衡性。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要对这行感兴趣,但是感兴趣不代表只有快乐,没有痛苦。”

每一个令人张大嘴巴的神奇视频背后,都是几十年如一日对手艺的钻研,都藏着一位老手艺人打磨半生的心血。

让网友们惊叹的鲁班凳,是第七代鲁班凳,光是制作步骤就分为12道。阿木爷爷在网上搜索资料,看了4个夜晚,画了很多小图,耗时7天才完工。


最费心的是世博会中国馆,虽然只有巴掌大,可那么多零部件,工序特别复杂。即便是阿木爷爷这样做了一辈子的老木工,也耗去了整整五天。


小猪佩奇看着好玩,但也是做了三次才成功,只有找准了平衡力,小猪才能借着斜坡往前走。



外国网友看到这些神奇的东西,纷纷奉上了膝盖,甚至很多人猜测阿木爷爷用了CAD建模。

阿木爷爷说,这个英语技术他可不会。

他就是用手标注尺寸,再用一把三角尺、一根铅笔、一根当圆规的木条搞定。

如果你有仔细观察阿木爷爷的视频,会发现里面的很多工具,都很原始。


这里面大部分工具,都是他自己制作的。
没有电的年代,一根细铁丝,稍稍加工便是锋利的锯子。连钻孔的工具,也是最传统的手拉钻。没有圆规,拿着木条和钉子就能画出圆。





中国人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

那时候做学徒,得免费给师傅干足三年活才能出师。

不过阿木爷爷很早就出来自己干了,对他来说,能者为师。只要有本事的,他都主动跟人交流学习。

阿木爷爷说:现在网上东西特别多,我也得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干到老学到老。

儿子拍下他的视频发到油管上后,阿木爷爷火遍外网,很多人在视频下各种赞叹:

“大爷太厉害了!一辈子把一件事做成了极致。”

他却说:“我厉害什么!咱就是农村的一个老木匠。”

一辈子生活在乡下,阿木爷爷可能从来都听过“择一事,终一生”的道理,却又用了整整一生践行这句话。

少年时代拿起一锯、一尺、一木,如此便是一生,或许阿木爷爷才是这个时代最坚定的长期主义者。



03

阿木爷爷不仅是个会做孩童玩具的机器猫爷爷,还是一位让人羡慕的生活美学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送给观众的田园梦:



教孙子吟诗作对的将军案,是他描画的爷孙乐:



一盏盏明黄灯笼,是他留给邻居们的温暖:


欢脱的自动驱鸟神器,让再可爱的稻草人也相形见绌:

乌篷小竹船,是一个山东老汉的江南印象:



竹笛和鸟哨,是一首欢快的乡野趣味:


一套竹茶具,是乡野老汉留给自己的祥和宁静:


我一个个翻看着阿木爷爷的视频,那些再普通不过的木头,在他的手中,幻化成了一份份天真童趣,一幅幅诗情画意,一个个田园梦想。

再配上自己搭泥炉烤的土窑鸡,暖上一壶酒,享着天伦之乐,人情冷暖一并下肚。

本来十分平凡的日子,也变得熠熠生辉起来。


这几年,身边总有许多人说要逃离北上广,同样也有许多人想逃离五线小城镇。

其实无论环境如何变迁,我们所要守住的,不过是对生活的热情。

乡村或城市,各有施展拳脚的天地,也各有疲倦后的栖息之所。

就像阿木爷爷的一句话介绍一样:

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




04

人红是非多。

就像李子柒火遍全球之后,各种团队制作、代表不了中国文化的质疑如浪潮般袭来。阿木爷爷火了以后,也能看到一些不悦之声:

“做这个东西有什么用?网上买的好多比这个好,奥特曼、冲锋枪,要啥有啥。”

似乎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有用没用已经变成衡量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

那些传承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古老工艺,也渐渐被我们抛在时光的角落,一层层蒙上尘埃。

法国哲学家斯宾格勒说:一个失去了自身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漂泊无根的民族。

这个快时代,我们需要慢下来的人,需要李子柒,需要阿木爷爷,让他们为这个风风火火的世界点缀上田园梦想,点缀上文化传承。

比如阿木爷爷的鲁班凳,能够不费一钉一螺丝,靠的就是中国的榫卯工艺。

榫卯工艺的年龄,其实比汉字还要古老,早在7000年前就已经被老祖宗摸索出来,随后在约2600年前被鲁班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人使用几千年的木质家具的灵魂。


榫卯连接结构里,凸出的部分称作榫,凹进去的叫做卯。他们相互咬合、紧密无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被称作是木头之间的天荒地老。

别说老外,就是我们中国人自己,也都已经快忘了这门手艺。

但阿木爷爷的这条视频,就让逾千万人再次认识了榫卯工艺。

榫卯现存有1000多种连接方式,阿木爷爷做的鲁班凳,用的是龙凤榫;给孙子做的秋千,用的是另外一种榫卯工艺,叫做燕尾榫卯。




除了向国外展示中国榫卯技术,阿木爷爷还费心做了不少别的东西。


这个叫做将军案,古代行军打仗时用它,后来孩童也拿来当做茶桌。

就在两天前,阿木爷爷又上传了一条最新视频,展示了中国传统木拱桥的搭建结构。

木桥没用一颗钉子一滴胶水,却能让阿木爷爷一个大人在上面蹦蹦跳跳毫不摇晃。

(原谅我截图太模糊,因为阿木爷爷蹦跶得太快了!)

这条视频刚上传两天,就已经获得外网20多万的点击。

在钵凿斧锯的辗转腾挪间,阿木爷爷把自己的生活见闻,用一个又一个精美的物件呈现出来,赋予它们人间烟火的气息,流溢出传统技艺的鬼斧神工。

只是传统技艺有多精彩绝伦,就有多危机重重。

想起前些天跟朋友聊天,说起他们老家,户户门前都有一片竹林。

在他们爷爷那辈,每个人都会用竹子编东西。如今村里的青年劳力全都涌向城市,再也没有人学这门手艺,也许到他们的下一代,曾经的篾匠终将成为绝响。又想起前年装修时,装修队说现在很多木匠都不做活了,因为城里很少会专门请个木匠打家具,都在商场里买成品。木匠们没有市场,就都转行做了别的活计。

普通木匠、篾匠越来越少,像阿木爷爷这样的手艺人更是越来越稀缺。

对我们这代人来说,那些古老手艺的传承,已是当务之急。

写下这篇文章,也是希望有更多人看到这样的手艺,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别让老祖宗传下来的瑰宝,断送在我们手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江苏省品牌学会观点和立场。

有部分文章,我们一时没找到原创读者,或者您申请了原创,但我们推送过程中并没得到提醒,如有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删除,谢谢。

江苏省品牌学会微信公众号长期接受投稿,支持原创,如果您有好的文章,欢迎发到我们的邮箱:64354856@qq.com

上一篇:被低估的罗振宇
下一篇:2019首届中国品牌创始人传承人大会盛大召开

更多>>学会动态

更多>>品牌江苏产业联盟

Copyright © 2012 jsbran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62476号    技术支持:嘉硕网络    南京网站建设

    
Produced By 嘉硕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