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梦”江苏路“率先”之旅
滚滚长江,跳动着同圆中国梦的旋律;滔滔海浪,奏响了共走江苏路的强音。江苏,这颗长三角璀璨的明珠,在十八大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绽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展现出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最动人的画卷。
时间定格在2013年3月8日,北京。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他勉励江苏把已经取得的成绩看着事业新的起跑线,按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总书记的殷切希望,让江苏——这颗长三角璀璨的明珠,在同圆中国梦的征程上,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绽放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牢记谆谆嘱托,肩负历史使命。江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策马扬鞭,奋勇向前,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一直处于前列。2013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9162亿元,比上年增长9.6%。 人均突破1万美元达到12047美元,位居全国省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已经进入高标准小康的江苏,正在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
“两个率先” 美丽中国梦的动力
时间是标注前进步伐的刻度,实践是印证理论演进的标尺。中国梦、率先路,美丽江苏创新魂,十年探索、十年实践纪录了江苏奋进的足迹和辉煌的历程。
江苏省在1998年已基本完成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转变,进入全面建设宽裕型小康社会的新阶段。2003年,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江苏“两个率先”从2003年提出到2013年已经跨越了十个年头。十年探索,十年辛苦;十年奋斗,十年巨变;十年拼搏,十年辉煌;许多地方已经实现高标准的小康,如今,江苏7000万人民正在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
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中央对江苏提出的明确要求。10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中央要求与江苏实际结合起来,把“两个率先”作为本世纪头二十年江苏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把“两个率先”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大实践,将科学发展贯穿于“两个率先”全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大地展现出蓬勃生机。
10年回眸,时间和实践都充分证明,两个率先就是最恢弘的主题,两个率先就是最耀眼的亮色,两个率先就是最辉煌的成就。
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铸就江苏“黄金十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于2002年、2006年、2008年、2010年接连跨过四个万亿元台阶,2013年接近6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4%,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列;区域协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苏北和沿海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10年年均分别增长13.8%和11.9%;公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绩效考核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
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新的奋斗目标。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全国各族人民郑重宣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习近平坚定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目前,全国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国梦奋力拼搏。江苏,在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努力谱写美丽中国梦江苏辉煌篇章!
改革创新,“美丽中国梦”的灵魂
党的十六大以来,几代中央领导多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为江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一幅幅场景,珍藏在江苏人民的记忆中。
这10年,在江苏,改革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江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改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实现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立场;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要求;坚持统筹兼顾,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方法。地处东部沿海,最先发展起来的江苏也最先遭遇发展的难题。在发展的每个节点,都必须改革创新,寻找发展新路径,增创发展新优势。
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江苏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并在进入“十二五”后拓展为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六大战略,推动“两个率先”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改革创新,不仅要向发展要数量,更要向发展要质量。实现中国梦,就是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2008年,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等7个政策性、指导性文件。 到2013年,全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9.2%,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8.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比上年增长18%。从所有制结构看,全年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67.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3%,提高0.6个百分点。
10年探索,10年奋进。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江苏越走越坚实,越走越自信。
幸福指数,“美丽中国梦”的强音
“两个率先”,是江苏人民的共同追求,是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最大实践。
把民生幸福、让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作为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过去10年成为江苏居民收入增长最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好的10年之一。学有所教目标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实现了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
呼应人民的期待,按照中央的要求,2003年7月,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正式确立了“两个率先”的总体目标。从此,建设“幸福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成为激荡在大江南北的最强音。
“我们要建设的小康,是一个不含水分的、群众得实惠的、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这是对全省人民的郑重承诺,更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坚定心声。
小康的追求,是中国人自古的梦想。但小康究竟是什么,却没有明确的指标界定。听取民情民意,结合省情实际,江苏在全国第一个制定了省定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大类18项25条主要指标,并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别确定了全省和各个区域的全面小康实现时序进度。这一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同时也凸显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作用。
——2005年,昆山首先达到全面小康省定指标,成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样本区和先行区。
——2007年,苏南五市以市为单位全部达标。其中,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以县为单位全面达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0年,全省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人均GDP突破7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突破万亿元,全省总体上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
——2011年,全省超过3/5的县(市)达标,全面小康在江苏大地展现出了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
2011年11月,江苏召开了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奋斗目标,即到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全面建成体现党的十七大要求、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不失时机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省委、省政府联合国家有关部委,研究制定了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四大类30项指标体系,以此引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实践。
党的十八大之后,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根据党的十八大的最新要求,与时俱进丰富“两个率先”目标内涵,开拓进取创新实现中国梦的举措,凝心聚力引领全省人民接续奋斗,以务实的举措和过硬的成果,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在确保201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在五个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增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经济发展新动力,构建统筹协调、互动融合的城乡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创更具活力、更有效率的改革开放新优势,形成民生改善、安定和谐的社会建设新局面,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新体系。
省委进一步明确,无论是全面小康建设还是基本实现现代化,无论是苏南苏中还是苏北,都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确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既要有又好又快推进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又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使江苏的“两个率先”成果经得起实践检验、得到老百姓认可。
10年实践,10年奋斗,在“两个率先”的征程上,中国梦江苏路的步伐更加自觉、更加坚定。
江苏精神,“美丽中国梦”的动力
精神的力量,为江苏省近十年的突破性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许是地理条件优越,也许是历史积淀丰厚,也许是长期业绩突出,每当需要直面危机,攻克难题,拿出办法的时候,江苏人就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他们将其总结为“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
三个“创”,就是创建大事业,开辟新天地,达到高水平!
三个“先”,就是超越别人,持续领跑,勇当开路先锋!
对于江苏人的昂扬进取,国人并不陌生。正是他们敢为人先,在三十多年前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打下县域经济的雄厚基础,今天江苏省才有了29个全国百强县(市),稳居全国首位。正是他们二十多年来发展开放型经济步步争先,创办苏州工业园区等大批高水平开发区,江苏省才能够连续9年利用外资名列全国第一!
在江苏干部群众眼里,“三创三先”既是过往实践的精神提炼,更是当下奋斗的思想利器。
于是,这十年,江苏省的地区生产总值由全国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区域创新能力从全国第四上升到第一,并已保持5年;建成的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稳居第一名。
于是,这十年,江苏成为全国第一个文化体制改革省级先进单位。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全国领奖台上,处处可见江苏人!不管是“文明城市”“五个一工程奖”,还是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电视“飞天奖”、戏剧“梅花奖”。就连第十、十一两次全运会,江苏人也分获金牌第一、第二名!
那些别人看来“不可能”克服的困难,恰恰激发起江苏人战而胜之、寻找解决方案的强烈冲动。
在制造业、服务业主导的今天,有人把发展农业视为包袱、难题,而江苏则用积极阳光的心态抓农业,大搞优质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使农业从“靠天吃饭”逐步转向“全程可控”,用占全国第10位的耕地面积获得了第4位的粮食产量,粮食自给有余,并成为国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两个省份之一,创造了协调城乡发展的奇迹。
在“三创三先”精神的激励下,江苏找到了苏南、苏北区域协调发展的解决方案,苏北经济增速已连续5年超过苏南;找到了治理太湖水环境的方法,为全国生态建设提供了范例;找到了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不仅使江苏经济在近年国际经济危机中立于不败,而且加快了转型升级,结构更趋合理,经济增长速度不仅高于沿海省市,而且高于全国平均速度。
2011年10月召开的中共江苏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委会,正式将“三创三先”公布为“新时期江苏精神”。全会指出:“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精神,要引导全省上下把‘三创三先’内化于心、实化于行,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勇于创优,争科学发展之先、领社会和谐之先、率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先!”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认为,“三创三先”精神使江苏人越难越战,越战越巧,越战越勇!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的激励,江苏人才把每一次危机视为倒逼自己、超越别人的大好机遇,把每一个难题当作锻炼自己、增长本领的崭新尝试。
上世纪后期,南京的经济实力被苏州、无锡超过。许多南京人已习惯“江苏老三”的角色。而这个市去年却公开宣布:要在全省科学发展争第一、改革创新争第一、和谐稳定争第一。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说:“不想争第一,就永远当不了第一!”
2012年初,苏州市所辖的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宣布:参照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依据《江苏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2013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又是当仁不让的架势!
这就是新时期的江苏人,强大精神力量支撑着他们争先恐后。他们深知,中国人的战略机遇期来之不易!
新时期的江苏,真是精神!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梦”的亮色
江苏省始终坚持以“两个率先”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在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方面大力开展新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
发展绿色经济,建成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社会。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强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突出转型升级。省长李学勇说:我觉得绿色经济通俗地说,就是有利于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是它最本质的特征。
江苏人口密度大,人均国土面积少,人均环境容量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负荷高,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资源更加稀缺和宝贵,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他们清醒认识到,绿色发展不仅是世界大势之所趋,更是破解发展制约之所需;不仅是转型升级之所要,更是人民群众之所盼。这几年,江苏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与生态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环境质量与百姓的期盼仍有差距。要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两个率先”,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也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生态环境。
江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在新的发展阶段,针对特殊的省情,江苏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更大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更大力度加强自主创新,以产业优化升级减轻环境负荷,以创新驱动减少资源投入,努力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经济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多年来,江苏省始终坚持环境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大力促进绿色增长,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强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江苏省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环境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不断探索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
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大力实施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工程,把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重点发展物质资源消耗少、知识技术密集、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去年,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超过2.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全年分别淘汰炼铁、焦炭、水泥等落后产能210万吨、60万吨和328万吨,淘汰平板玻璃262万重量箱。
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加强人才支撑,强化企业主体,优化创新环境,努力打响“江苏创造”品牌。去年, 全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2.4%以上。全年全省授权专利量23.9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1.68万件,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跃居全国前列。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十一五”期间,江苏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4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累计削减18.5%和23.5%,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更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共关闭小化工生产企业5000多家。去年,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单位GDP能耗又下降了3.5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3项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削减2.66%、2.48%、2.93%,削减幅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绿色江苏建设开创新局面。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积极开展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全面推动生态示范创建,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让江苏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民更幸福。2013年,全省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1.9%,新增5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个国家森林城市、12个国家生态市(县、区)。
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把生态环境指标作为基本现代化的核心指标之一。“十二五”期间,江苏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方面确立了具体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等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江苏省把“生态更文明”作为今后5年全省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把生态环境指标纳入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把实施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在内的“八项工程”作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主抓手。将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契机,加快向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使生态文明成为江苏的重要品牌。
“十二五”时期,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目标已经明确,就是推动全省进入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期,大力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生态省建设80%的指标达到考核要求,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明显进展,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基本覆盖,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与保障功能逐渐增强,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根本,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关键,全社会共建共享是基础。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将更大力度地推进节能减排,把节能减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硬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硬举措、考核各级干部的硬指标。实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三管齐下”,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推进治污减排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
更大力度地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加强太湖、淮河、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同时把大气污染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治理灰霾污染,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更大力度地整顿环境秩序,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建设更加高效的环境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集中整治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更大力度地修复良好生态,科学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全面推进山体复绿和工矿废弃地治理,积极开展污染土壤修复,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大力度地发动社会参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实施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计划,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努力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质,使生态文明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努力建设青山常在、碧水常流、空气清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江苏。”在2013年1月24日召开的江苏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上,江苏提出建设生态省目标,到2015年,江苏生态省建设将实现"六个进一步"的目标:投入进一步增加,排污总量和能耗进一步降低,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进一步优化,环境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江苏全省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将全面改善,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生态省。为实现生态省建设目标,江苏提出坚持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协调推进。
美梦成真靠奋斗,江苏率先谱新篇。党的十八大绘就了新的发展蓝图。我们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两个率先”必将铸造新的辉煌,美丽江苏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更多>>学会动态
- 汤沟国藏·2023江苏品牌大会暨长…
- 江苏省品牌学会2022年度大事记
- 2022年世界创意经济峰会柯桥论坛…
- 省品牌学会专家赋能南京中小企业…
- 江苏省品牌学会会长徐浩然博士调…
- 王国斌陪同长三角老字号品牌集聚…
- 中国品牌节发起人兼秘书长王永来…
- 省品牌学会秘书长一行走访唐风汉…
- 王国斌秘书长昨走访中国盐商网、…
- 江苏洞庭山矿泉水集团再次助力南…
- 关于《江苏行业名牌评价通则》 团…
- 江苏品牌数字营销沙龙第一期重磅…
- 关于《江苏省著名品牌评价通则》…
- 江苏省品牌学会创投专业委员会在…
- 江苏省品牌学会营销数字化专业委…
- 江南贡泉为南京抗疫人员送清泉
- 江苏品牌数字营销沙龙第一期圆满…
- 2021长三角全球创意设计大赛落地…
- 省品牌学会秘书长一行走访无锡国…
- 省品牌学会组团参加2021世界创意…
- 汤沟国藏·2023江苏品牌大会暨长…
- 江苏省品牌学会2022年度大事记
- 2022年世界创意经济峰会柯桥论坛…
- 省品牌学会专家赋能南京中小企业…
- 江苏省品牌学会会长徐浩然博士调…
- 王国斌陪同长三角老字号品牌集聚…
- 中国品牌节发起人兼秘书长王永来…
- 省品牌学会秘书长一行走访唐风汉…
- 王国斌秘书长昨走访中国盐商网、…
- 江苏洞庭山矿泉水集团再次助力南…
- 关于《江苏行业名牌评价通则》 团…
- 江苏品牌数字营销沙龙第一期重磅…
- 关于《江苏省著名品牌评价通则》…
- 江苏省品牌学会创投专业委员会在…
- 江苏省品牌学会营销数字化专业委…
- 江南贡泉为南京抗疫人员送清泉
- 江苏品牌数字营销沙龙第一期圆满…
- 2021长三角全球创意设计大赛落地…
- 省品牌学会秘书长一行走访无锡国…
- 省品牌学会组团参加2021世界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