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banner2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管理 >> 企业品牌新闻

微博微信成商品贩卖场 无本“微商”日赚千元

    仅凭一部手机就能卖东西。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微博、微信作为寻找商机的“敲门砖”,年轻的消费者也乐于在“朋友圈”上购买商品。低门槛、低成本的模式在促成“微销售”风生水起的同时,各种消费“陷阱”也随之出现,亟待监管、规范。

  无本“微商”日赚千元

  “不知从何时起,微博、微信的朋友们都开始贩卖商品。手机刷新内容,全是商品的图片和诱人的文字介绍,原来的社交平台现在俨然成了个人卖场。”白领徐佳说。

  在微博、微信主导的“微时代”,各类商家开始瞄上火热的“微商机”。“原本店里的生意并不怎么好,但发现微信也可以卖东西后,我试着将店里的东西拍照发朋友圈,然后通过摇一摇、论坛发帖添加好友,销量一下就增加了。”在小区外街道里开了家鞋店的葛先生说。

  仅靠手机推广、无需门面租赁、超时空坐享更大的客户市场,低成本的“微商机”还成就了不少人的“无本买卖”。深圳一微信店主告诉记者,她整日游走在深圳各大批发市场,从市场上拍摄衣服照片发微信,在接到客户购买款后再去市场进货发货,一天下来能赚到近千元。

  无本代理模式在微平台运用得更为广泛。“不少货商乐于通过招聘微平台代理来扩大自己的销售渠道。代理方只需要在朋友圈维护客户群体、发布商品信息,接到订单后,交由商家直接发货,代理方轻松赚取差价。”

  “圈子销售”暗藏陷阱

  作为新兴购物平台,微信、微博比网络购物更显“私密性”。“其必须先通过客户的许可,卖家才能发送消息,这样的模式让客户更加青睐。”店主葛先生介绍,正是通过一对一的对话,可以与客户开展个性化的互动,提供更加直接、顺畅的购物体验。

  但由于微信、微博的高度隐私特征,“微销售”在走红同时也因给客户带来了“消费陷阱”而备受争议。

  “代理卖家一般都不公开发布商品的价格。客户对某样商品感兴趣,必须一对一私密询价。客户在朋友圈里公开问价的,商家也一律不予回复。”80后妈妈刘慈欢表示,微博和微信的不少商户不约而同显示出对“明码标价”这一销售习惯的摒弃,这在现今提倡货比三家、透明公正的市场环境下显得格格不入。

  另外,存在于朋友圈的大多店家没有实体店,也缺少经营资质,店家的真实信息缺失、收款后是否发货、货品售后服务等不确定因素都增加了消费风险。

  “微博、微信不像淘宝,可以给差评。在店家的微博上留言,他们能把不利的评论删除。而微信,客户发布的任何评论,别的客户根本看不到。”徐佳说。

  此外,“微营销”也成为不法商家“制假售假”的藏污纳垢之处。带有各大名牌logo的奢侈品箱包、手表、服饰、首饰的照片公然展示,商家并不避讳地承认兜售的属高仿品。由于没有消费凭证,查处这样的售假窝点给监管部门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加强监管

  避免“放养”弊端

  有业界人士表示,“微销售”的弊端显而易见。由于草根卖家难以确定责任主体,消费者连找谁去维权都成了难题。而利用微信销售产品门槛低,一旦经营者以次充好、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所售产品名不副实,即使消费者对其进行举报,查封、注销其账号后,不法分子可以再注册,违法成本极低。

  尽管微信也推出了可供商家注册的公共平台,但目前“圈子经济”仍然处于“放养”状态,对其的监管极为有限。有专家表示,想要进一步放大“微平台”的营销潜力,就应该跟电商一样,最终需要规范、管理、升级,制定一套有可行性的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专家也建议消费者买卖时谨慎对待,选择有实体店、现货的卖家更为可信。此外,消费者还应注意保留一些聊天记录、银行汇款单、卖家姓名、身份证号等凭证作为证据,来降低购物风险。

上一篇:58同城上涨47.5% 姚劲波4.5亿
下一篇:餐饮旅游遭遇挑战 湘鄂情大亏拒谈业绩话题

更多>>学会动态

更多>>品牌江苏产业联盟

Copyright © 2012 jsbran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62476号    技术支持:嘉硕网络    南京网站建设

    
Produced By 嘉硕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