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banner2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城市

生态文明托起 美丽扬州

  

    “美丽中国”,一个传统而又崭新的名字。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首次把这一概念写入了十八大报告,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入党章,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也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的扬州,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科学发展,“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城市特质不断彰显。   
近10年来,扬州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城更美、人更文明。10年间,扬州先后摘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市等一系列奖牌。一块块“金字招牌”,镌刻着扬州人践行生态文明的清晰足印,谱写着“绿杨城郭新扬州”美丽画卷。
    发展生态产业,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三赢”
    时间有重量吗?时间本无重量,但十六大以来的10年,扬州坚守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目标,顺势有为、逆势前行、乘势而上,化解资源供需矛盾,交上一份精彩“生态答卷”,让这段时间有了沉甸甸的重量。
    这10年的重量,在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担当上。
    “十一五”期间,扬州全市单位GDP能耗由2005年的0.86吨标准煤下降至2010年的0.675吨标准煤,降低21.51%,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节能目标,连续三年在全省节能目标考核中被评为超额完成等级,扬州市政府被江苏省表彰为节能工作先进集体。
    这10年的重量,在推进资源集约利用的力度上。
     扬州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耕地面积增加11万多亩。作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的扬州,实施“三条红线”保护水资源,推广浅灌、精灌农田节水技术,每年省出10个瘦西湖的蓄水量。
     这10年的重量,在构建生态产业集群的体系上。
     在沿江开发和园区开发建设中,扬州坚持“五条底线”——产业门槛底线、空间布局底线、技术物理底线、执法监管底线、生态保护底线,着力推动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着力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建筑业和生态旅游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构建起具有扬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改善生态环境,绿化工程、碧水工程、蓝天工程,为百姓谋求更多生态福利
    时间有色彩吗?时间本无色彩,但十六大以来的10年,扬州坚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方向,既要“金色GDP”,更要“绿色GDP”,“不和人家比高楼、比规模、比洋气,而是比特色、比秀气、比文气”,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群众生态福利,让这段时间有了绚烂的色彩。
     这10年的色彩,是涂抹在扬州6638平方公里大地上的绿色。
     “十一五”以来,扬州累计投入20多亿元,造林81万亩,其中成片造林51万亩。目前,全市森林覆盖面积已达1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9.3%。初步形成“林城一体、林水结合、林文相融”,独具平原水乡特色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高效优质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文明的林业文化体系。
     这10年的色彩,是描绘在水系里的碧色。
     扬州抓住“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建设水景观、弘扬水文化”四个关键,着力打造亲水城市。疏通城市水系,做响古运河品牌,投入20多亿元对城区22条河道进行了系统整治,彻底消除劣五类黑臭水体,维持了良好的水生态和水景观。结合瘦西湖景区扩建工程,修复和整合唐城、宋城、明清古城等古城遗址和历史河道,对宋夹城水系和部分低洼地进行生态整治,建成了位于市区中心地带的宋夹城湿地公园。扬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打造“清水走廊”,全面实施并完成了国家“十一五”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水污染防治工程。
     这10年的色彩,是喷洒在天空中的蓝色。
     系统分析扬州近30多年来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扬州环保专家华迎春说:“当我们将历史上一组组空气监测数据并列排在一起,无声的数据就像简谱一样,传递我们对生态文明的咏叹。”
     “七五”期间污染等级达重污染水平,“八五”、“九五”期间污染等级缓降,到了“十五”和“十一五”中期,污染等级继续下降至轻污染水平,“十一五”中后期,扬州空气质量明显回升,到了2009年,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9天,在全省并列第二。近年来,扬州的蓝天数一直稳定在320天以上。
     10年征途不一般,10年色彩倍亮丽。绿化工程、碧水工程、蓝天工程,为百姓谋求了更多生态福利,让绿色成为扬州这座千年古城永恒不变的城市底色。
 
培育生态文化,上下同欲,推动政府环保、部门环保向全民环保转变
     时间有味道吗?时间本无味道,但十六大以来的10年,扬州坚守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活理念,偿还生态欠债,倡导全民环保,上下同欲,把高屋建瓴的战略认知熔铸为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让这段时间有了丰富的味道。
     这10年的味道,是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之鲜。
      2003年,扬州提出“生态立市”发展战略,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生态市建设试点地区,《扬州生态市建设规划》第一批通过国家论证,在全省第一个创成了全国生态示范区群。
     这10年的味道,是践行生态文明过程之涩。
     10年来,扬州着力治污,每年都有一批环境突出问题被市政府列为“挂牌督办”案件,一批企业退城进园,一批耗能大户、污染企业被关停并转。
     这10年的味道,是共享生态文明成果之甜。
     水是流动的,空气是流动的。要提高环境质量,不能仅仅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扬州把重点放在了71个涉农乡镇上,经过3年的创建工作,扬州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长效管护队伍、医疗废弃物处理四个“城乡全覆盖”。美好城乡建设行动,更是让新农村面貌为之一新,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历史一去不复返。环境之变,换来百姓会心甜蜜的微笑。
     污染的、耗能的选择还在,但越来越少;清洁的、节能的选择更多,且越来越多。近年来,扬州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社区,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扬州人的最终目的,是要让百姓喝上放心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扬州要将生态文明融入市民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推动政府环保、部门环保向全民环保转变。
 

 

上一篇:奋进中的宿迁
下一篇:四个无锡展魅力

更多>>学会动态

更多>>品牌江苏产业联盟

Copyright © 2012 jsbran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62476号    技术支持:嘉硕网络    南京网站建设

    
Produced By 嘉硕网络